汉江网评论员 杨恒祥(襄阳市公安局监察勤务支队)
在这个万物皆可跨界的时代,“中药+奶茶”“中药+咖啡”“中药+甜品”等组合火爆出圈,成功捕获Z世代的心。走在湖北襄阳的街头,也能看到不少年轻人手持一杯印有各种中药名的奶茶,一边享受着美味,一边自我调侃是在“朋克养生”。这股中药餐饮热潮,看似只是饮食界的创新,实则是传统中医药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一次大胆“破圈”尝试。
然而,在这股热潮背后,问题也接踵而至。“中药+餐饮”看似简单的加法,实则暗藏风险。在湖北乃至全国,都出现了不少乱象。有的商家为了追求独特口感或所谓的“养生奇效”,在食品中随意添加未经批准的中药材,全然不顾中药材的性味归属和人体的个体差异。比如,有的商家在奶茶中加入麻黄以增强“提神醒脑”的效果,却不知麻黄具有兴奋中枢神经等副作用,使用不当会危害健康。还有一些商家大肆虚假宣传,“一杯奶茶补气血”“一块蛋糕治失眠”等夸张标语随处可见,把中药餐饮当成了无所不能的“神药”,完全无视中医药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古语有云:“欲粟者务时,欲治者因势。”中药餐饮的发展是顺应健康消费潮流的好事,但必须在规范的轨道上运行。对于湖北来说,要想抓住这波中医药创新发展的机遇,就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多方协同发力。监管部门应尽快完善相关标准和法规,明确哪些中药材可以用于餐饮,以及使用的剂量、范围等。像襄阳等地可以借鉴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建立地方特色的中药餐饮监管体系,从源头把控食材安全,对违规添加、虚假宣传等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企业也应肩负起社会责任,不能只把“中药+”当成赚钱的噱头。在湖北,有一些良心商家邀请中医专家参与产品研发,根据不同季节、不同人群的体质,科学调配中药食材,并且在产品包装上明确标注成分、功效和禁忌,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这种专业、负责的态度,才是中药餐饮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根基。
当“中药+”撞上湖北的烟火气,这是传统与现代的激情碰撞,也是机遇与挑战的并存。我们期待看到更多既美味又健康的中药餐饮产品出现在荆楚大地,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一抹别样的色彩,但前提是必须严守安全底线,尊重中医药的科学内涵,莫让创新变成“闯祸”,只有这样,中药餐饮才能真正成为传承中医药文化、促进健康消费的新力量,在时代的浪潮中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编辑:王鑫
审核:黄金丽 终审 郭玉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