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体首席记者李兴会 文/摄
近日,襄阳日报视频号发布的一条视频引发网友的广泛关注:一车油桃竟全是形状怪异的,售价10元6斤。视频中“想买又不想买”的纠结,道出了不少消费者的心声。
该视频目前已收获近700条评论。网友纷纷猜测,有人认为是“疏果剩下的次果,通常喂牲口”,有人分析是“开花太密未及时疏果”,还有人怀疑“人为干预导致发育不良”。
这些形状怪异的桃究竟从何而来?人是否能吃?带着疑问,记者展开了调查。
原因:
天气太暖致花期异常
6月10日,记者驱车来到我市桃树种植面积较大的乡镇。记者看到了一些被丢弃的桃子。仔细观察,这些被果农称为“垃圾果”的桃子,多为腐烂果或畸形果。
襄阳某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修锋告诉记者,丢弃或用于喂养家畜,是果农处理这类“垃圾果”的普遍做法。他解释了这些桃子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天气和授粉原因导致的。”
“去年冬天到今年春天气温整体偏高,导致桃花花期异常。”王修锋说,“授粉成功后,就容易造成果子形状怪异。”
襄阳市农科院科研科科长、原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襄阳综合试验站站长赵广的解答更为专业:去年冬季气温偏高,影响了桃花花芽分化,导致部分花朵形成两个或多个柱头(相当于多个子房)。授粉后,这些柱头各自膨大发育,最终便形成了连体、分叉等形状怪异的果实。
赵广表示,今年春天他在襄阳各地的果园调研时,发现桃的畸形率显著高于往年,“这是天气和授粉原因造成的,不存在人为刻意制造畸形果的情况。”
王修锋补充道,其实形状怪异的果子可以在果园管理的前期环节被摘除。桃树生长管理过程中有疏花、疏果两个关键环节。疏花阶段难以发现问题,但到了疏果期,形状怪异的果子就很容易被发现并被摘除。“通常,果农会疏掉树上60%—70%的果子,只保留30%—40%的优质果。”王修锋说。
然而,疏果过程难以做到百分之百精准,总有少数形状怪异的果子成为“漏网之鱼”,最终成熟并在市场上售卖。
现象:
低价出售与噱头营销
那么,这些“长相奇怪”的桃是如何进入消费环节的呢?
王修锋说,多数果农确实会将形状怪异的果子当垃圾处理或喂牲口。但今年桃子异常“俏销”(桃收购价达3.5元/斤还供不应求),不排除有人将畸形果低价出售,“毕竟多少也能换点钱”。
赵广则提出了另一种可能:噱头营销。部分商家可能以“双胞胎桃”“稀有造型”等为卖点,进行溢价销售,“卖的就是一个‘稀奇’”。
但赵广指出,所谓的“双胞胎桃”,真正能长成大小均等的极少,多数情况是一个大一个小,“多一个个体就会分走养分,且养分分配很难均衡。”
分析:
安全无虞但口感打折
这些形状怪异的桃在市场上售卖,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是:它们到底能不能吃?
对此,王修锋和赵广均明确表示可以吃。“这些桃只是外观不佳,吃起来完全没有问题。”赵广说。
不过,口感会受到影响。“本该供给一个果实的养分被分走了,味道自然变淡,口感也就差一些。”赵广解释道。
虽然确认了畸形桃的食用安全性,赵广仍建议消费者优先选择品质优良、外观正常的水果。
他还分享了挑选水果的技巧:1.外观优先:选择形状圆整、大小均匀的水果,这表明其在生长过程中发育良好。
2.看裂纹辨甜度(桃):表皮带有细小裂纹的桃子往往更甜、口感更好。这是因为其糖分含量高,遇水(如露水、雨水)后表皮易胀裂。
3.看位置知风味:同一棵桃树上,生长在树冠顶端和外围的桃子,因光照充足,糖分积累多,通常比树冠内部的桃子更香甜。
4.观颜色判成熟:对于同种红色系水果(如桃子),颜色越红、越均匀,通常意味着接触阳光更多,更加成熟,口感更香甜。
5.“歪瓜裂枣更甜”有道理:果实开裂往往说明果子糖分高。而对于香瓜等瓜类,“屁股”(花萼端)越大,通常口感越好。
6.注意口感变化(桃):同一个桃子,不同部位的甜度有差异。通常靠近果皮的部位最甜,越靠近果核可能越酸。
《襄阳晚报》(2025年6月17日2版)
编辑:杨星
审核:金成岑 终审:王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