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晚报讯【全媒体记者赵亚丽 通讯员赵蓓蕾 郑芳】近日,襄州区检察院对一起因轻信扶贫虚假消息而引发的案件提起公诉。被告人张某(女)盲目相信诈骗分子编造的“扶贫福雨政策”,不仅没拿到所谓的巨额扶贫资金,反而成了犯罪帮凶,最终受到法律制裁。
2024年4月初,张某在QQ上刷到“扶贫福雨政策”推送信息,出于好奇加入相关群聊。该群群主称,只要按要求操作就能获得150万元扶贫资金,并出示了伪造的政策文件等。张某未核实便信以为真,办理了所谓的扶贫登记,又在管理员徐某的引诱下提供了地址,很快收到米、油等礼品,自此对徐某等人深信不疑。此后,张某按照徐某的要求,先后前往武汉、孝感、上海等地,将自己的银行卡、手机及手机银行密码交给上线人员测试转账功能。在上线人员的指导下,她开通大额转账功能,配合刷脸验证,帮助诈骗分子转移资金。
2024年10月14日,张某经民警电话通知,主动到公安机关接受调查,并退缴违法所得2600元。经查,张某名下银行卡涉及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涉案资金达50万元。案发后,张某及其家属赔偿被害人刘某5万元,获得谅解。
今年4月,襄州区检察院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对张某提起公诉。5月21日,襄州区法院判处张某有期徒刑一年八个月,缓刑二年,并处罚金。
案件承办检察官提醒,面对来源不明的政府文件和“优厚政策”时,市民一定要保持警惕,仔细甄别。如有疑问,可向相关部门咨询核实,切勿盲目轻信。若发现伪造政策文件等违法现象,应及时向公安等部门举报。
《襄阳晚报》(2025年6月17日4版)
编辑:杨星
审核:金成岑 终审:王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