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体记者 黄金晶 通讯员 周胤伍
襄阳是全国十大夏粮主产区、国家20个大型商品粮基地之一,是全省乃至长江流域首个百亿斤粮食产能大市,每年小麦产量约占湖北省小麦产量的50%,素有“襄阳熟、湖北足”的美誉。
当前正值“三夏”生产关键时期,襄阳公安坚持做实做细田间“微警务”,严打严防涉农违法犯罪,深入推进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落实各项护农惠农举措,全力绘就夏收好“丰”景。
强化点滴守护
“我刚准备去忙农活儿,农用车怎么打火都没反应,一看才发现电瓶被偷了!”6月10日凌晨4时许,谷城县公安局茨河派出所接到辖区下磨石村村民张某报警。
电话中,张某焦急地表示,自家100多亩水稻处于抢种关键期,这会儿用不了农用车,会直接影响整个农事安排和收成。
民警了解情况后,立即调取现场周边监控,并开展走访调查,很快锁定了邻村的周某。当天6时许,推着摩托车准备出门“销赃”的周某被民警当场抓获。
小案不小看,小案快速办。“三夏”生产以来,襄阳公安依托“市县所”三级体系架构和职责分工,建立完善案件实时会商、即接即研即打、部门联合执法等机制,向盗窃农机家畜、制售假冒伪劣农资、污染环境等违法犯罪发起凌厉攻势,着力提升现场抓获率及破案率。
连日来,各地公安会同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等部门,深入开展联合执法行动20余次,加大线上线下销售农资产品检查监管力度,提醒群众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一旦发现违法犯罪线索,及时联系公安机关或有关部门。
白天见警车,晚上见警灯。各地公安机关坚持科学布警、显性用警,动态调整农村地区巡逻时间、路线,以“步巡+车巡+视巡+无人机巡”的形式,组织警力加强对村居干道、田间地头、重点生产区域的巡逻,持续提升见警率和管事率。同时,严查严处“三超一疲劳”、酒驾醉驾、无牌无证驾驶、农用车载人等交通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农村治安稳定。
清查苗头隐患
“供了大家的水,却毁了我的田,这事怎么算?”5月22日上午,老河口市公安局张集派出所民警陈鹏飞在巡逻中发现,张集镇任岗村某处农田里有人正在争吵。
陈鹏飞上前询问得知,村里为解决农田灌溉用水问题,最近正在修建灌溉渠道,可挖掘机进场作业时不仅轧坏了部分村民已种植好作物的田地,还把挖出的土块直接堆在田地里影响后续生产。为此,村民和施工方发生争执。
陈鹏飞顶着烈日,耐心安抚村民情绪,并叫来施工负责人和村干部一起协商,现场调度车辆处理好土块填埋问题。对损坏的作物,民警、施工方、村委会三方共同认定实际损失后进行赔偿,纠纷得以解决。
“三夏”生产期间,襄阳公安充分发挥“一村一辅”全覆盖优势,本着“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置”的原则,组织农村地区3400余名社区民警、驻村辅警发动网格员、“双报到”党员、义巡队、志愿者等力量走村入户,倾听群众心声,深入排查化解土地权属、临地划界、收割费用、抢晒占地等常见矛盾纠纷,并持续开展打假、反诈、防火、防盗等宣传。
南漳公安加强与综治中心、司法所、社区村组“两委”联动,做实做细矛盾纠纷分类调处、事后回访等工作;谷城公安组建9支农村道路安全宣防小队,24小时不间断开展道路巡查和交通安全宣传;宜城公安围绕当地“采摘经济”农文旅融合新业态,开展“走访问需、联动服务”活动,在与村民面对面交流过程中,力求快速妥善地把问题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做优细节服务
5月21日下午,襄城区乌云密布,眼见暴雨将至,卧龙镇西乡村76岁的王永相犯了愁:自家小麦还没收完,家中劳动力还没回来,咋办?
王永相试着给襄城区公安分局卧龙派出所社区民警姜道洲打了一个电话。很快,民警辅警们赶到老人的地里忙活起来。收割、扎捆、挑担、装车……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忙碌,老人种植的两亩多小麦全部收割完毕。
“多亏有你们,不然这麦子怕是要烂在地里了!”看着仓库里堆好的麦子,王永相向民警辅警们连声道谢。
“运秧车辆优先通行,大家注意安全!”6月12日上午,骄阳似火,在襄州区建设路与襄洪路路口,黄龙派出所民警杨浩鹏正指挥来往农用车有序通行,确保“秧苗生命线”畅通无阻,而他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湿透。
当前正值水稻插秧关键期,襄州公安组织交警大队在重点区域及路段严密巡查、疏导交通,为运输秧苗、农资的车辆开辟“绿色通道”,守护道路交通安全畅通;以农村派出所、警务室为阵地,详细了解群众生产进度,从源头防范化解当前灌溉用水纠纷,及时将服务送到田间地头。
襄州公安还积极配合当地政府持续深化“全域服务”模式,向各地生产作业人员全面开放相关派出所停车场、洗手间等公共服务区域;联动加油站组织“送油下乡”,确保农机设备用油不断档;协调修理厂、服务队通过“定点值守+网格流动”形式,提供及时、高效的农机维修服务。
“白天插秧忙,民警帮我们安顿好农机、保障好用油,晚上还能开着农机到派出所休息,这些护农措施真是省心又暖心!”外地农机手张长根笑着说。
《襄阳日报》(2025年6月18日4版)
编辑:王鑫
审核:罗安 终审:肖雨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