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杨洋 通讯员周谦 罗翔天
6月27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襄阳创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若干意见》(简称《若干意见》)发布,用6个方面22条含金量十足的政策措施,为襄阳创建国家农高区按下“加速键”,力求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农业创新高地。
国家农高区是农业科技园区的一种高级形态。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以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题,从国家层面系统指导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截至目前,国家已分别在陕西杨凌等9个地区布局建设农高区。
襄阳水陆空港齐备,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基础扎实,科研实力雄厚,是湖北省农业大市、全国首批“创新驱动示范市”之一,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和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位居全省第一,高新技术企业总量位居全省第二,因此在平台载体、科技支撑、产业基础等方面具备创建国家农高区的综合优势。
襄阳作为我省农业大市,创建国家农高区具备综合优势的同时,也存在着产业发展系统谋划不够、科创资源挖掘利用不够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亟须推出系统性和针对性的政策支持,将襄阳建成产业融合发展、产学研协同创新、南北特色交融的国家农高区。
此次出台的《若干意见》,就围绕“建什么、怎么建、如何保障”构建了系统政策框架。
在建设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引领高地方面,《若干意见》提出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加快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突破性发展现代种业、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培育壮大智能农机装备产业、探索绿色高效种养模式、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7个方面措施。例如,支持全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先将高蛋白玉米、生物基材料、ARC菌剂、植物疫苗等先进科研成果在襄阳试验示范和转化落地。此外,农产品加工产业也迎来利好,不仅要提档升级产业园,还将全力打造“襄飘天下”农产品品牌矩阵,襄阳牛肉面、襄阳大米等特色农产品有望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科技创新是创建国家农高区的关键。《若干意见》明确强化创新主体引进培育、建设高能级科创平台、聚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4个方面措施。例如,对新认定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给予50万元奖励。支持湖北隆中实验室加强生物科技、农机装备等领域新材料的研发及产业布局。支持襄阳农高区与武汉国家农创中心融合发展,加速先进科研成果在园区示范推广、转化落地。对购买先进技术成果并在襄阳农高区转化、产业化的企业和成果完成单位,分别按上年度技术交易额的8%、2%给予每年最高100万元的奖励。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若干意见》提出加大人才引育力度、强化人才服务保障、支持人才创新创业3个方面措施,加快构筑创新创业人才高地。例如,对企业全职引进的国内外顶尖人才“一事一议”给予支持,高端人才可享协议工资、项目工资和年薪制等取酬方式,给予股权、期权、分红等长期激励。对落户的“高精尖缺”人才量身定制住房、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保障政策。
在开放合作与体制机制创新上,《若干意见》提出加强交流互鉴、深化联合创新,明确创新管理运行机制、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等措施。例如,探索建立国际合作区,与农业发达国家(地区)举办交流活动,推进国际先进农业技术引进与产业孵化。引导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探索“折资入股、保底分红”“土地流转、返聘打工”“分类代耕、托管经营”等利益联结机制,因地制宜推动耕地相对集中、适度规模经营。
资金、金融、用地等保障措施也十分有力。《若干意见》提出加强经费支持、金融服务、用地供给、基建保障4个方面措施。例如,省直相关部门统筹各类资金,2025年—2030年每年不少于10亿元,以项目建设的形式对园区建设、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等方面予以支持。省级农业产业发展基金重点支持园区产业发展,支持市级农高区产业发展基金扩大规模。保障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对耕地占补平衡指标予以兜底保障。
市科技局表示,我市将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以《若干意见》为抓手,聚焦功能定位,统筹推进平台建设、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和机制优化,全力推动襄阳农高区创建提速提质提效,以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产业支撑,引领带动襄阳加快从农业大市迈向农业强市。
《襄阳晚报》(2025年6月30日3版)
编辑:周艺
审核:罗安 终审:刘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