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时评|从襄阳模式看新时代政企协同

2025-07-01 14:13:50 来源:汉江网人阅读

汉江网评论员 龚樊(襄阳市樊城区清河口街道清河桥社区)

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浪潮中,襄阳党员干部以“进厂门”的实际行动,生动描绘出政企携手共进、共谋发展的壮丽画卷。截至目前,该市八千余家企业已获得精准帮扶,一千二百余个发展难题被成功转化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劲动力。这一系列数据背后,深刻体现了地方政府深化服务型政府建设、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坚定决心与显著成效。其经验不仅为区域经济转型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样本,更揭示了新时代党员干部如何以“辛苦指数”换取发展“质效指数”的内在逻辑。

从政策落地层面审视,襄阳的实践有效破解了政策执行“最后一公里”的难题。以湖北睿奕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为例,该企业因财务人员不熟悉进出口权证申报流程,导致产品出口受阻。南漳县委统战部副部长张俊作为企业秘书,主动作为,积极协调商务局上门指导,仅用十天便完成材料审批,使企业得以享受出口退税政策,预计年产值从七千五百万元跃升至一亿元。这一鲜活案例充分表明,政策效能的释放不仅依赖于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更需要基层干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打通执行梗阻,将政策红利切实转化为企业竞争力。数据显示,襄阳通过“四上”企业调研服务,累计解决企业融资、用地、用工等共性问题,推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这充分印证了政策精准滴灌的显著实效。

从机制创新维度分析,襄阳构建了“问题发现、协同解决、制度固化”的闭环机制。湖北楚欣药业有限公司因老厂房空间不足,多次错失客户考察机会。团山镇党委副书记张洋依托全镇闲置厂房数据库,四十八小时内为企业匹配到符合AGV叉车通行、层高五至六米等需求的一点二万平方米新厂房,并协助完成设备安装、员工招聘等配套服务。这种“一企一策”的精准服务,背后是地方政府对产业升级需求的敏锐洞察与积极响应。更值得关注的是,襄阳将个案解法升维为行业方案,如针对轻资产物流企业融资难问题,通过数字化平台整合税务、市场监管数据生成“信用体检报告”,推动银行为吉顺小跑网络科技等企业发放贷款,这种“解剖麻雀”式的制度创新,为同类问题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解决方案。

从社会治理视角考察,襄阳模式重塑了政企关系的价值坐标。党员干部主动深入企业、了解企业需求的细节,折射出权力运行逻辑的深刻转变,即从“管理者”向“服务者”的角色重构。这种转变并非简单的姿态调整,而是通过建立企业秘书制、干部包保制等制度,将服务效能纳入考核体系,倒逼干部走出办公室、走进生产线。数据显示,襄阳党员干部累计走访企业,收集问题解决率显著提升,企业满意度也大幅提高。这种“亲”“清”政商关系的构建,不仅优化了营商环境,更增强了市场主体对政策的信任预期,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强劲内生动力。

当然,襄阳实践亦需警惕“运动式服务”风险。部分地区在政策执行中可能存在“重形式轻实效”“重短期轻长效”的倾向,需通过建立常态化服务机制、强化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加以规避。此外,随着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如何提升干部数字化治理能力,以适应企业智能化改造需求,亦是未来需破解的重要课题。

襄阳的探索为新时代政企协同提供了宝贵启示。高质量发展不是政府的“独角戏”,而是政企民的“大合唱”。唯有以制度创新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以数字赋能提升治理效能,以作风转变重塑营商环境,方能将干部的“辛苦指数”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增长指数”、群众生活的“幸福指数”。这种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正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生动写照。

编辑:王鑫

审核:黄金丽 终审 郭玉龙

编辑: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