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龄学堂托起幸福“夕阳红”

2025-07-02 10:31:08 来源:襄阳晚报

□全媒体记者朱月皎 通讯员王磊

如今,襄阳基层老年学校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以规范化建设为基石,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致力于为老年群体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不仅成为老年人追求知识、享受生活、实现价值的温馨家园,更成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基层治理现代化、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银龄”智慧与力量的重要平台。

此次的培训班上,保康县歇马镇老年学校、枣阳市南城街道老年学校、高新区紫贞街道老年学校、鱼梁洲明珠路社区老年学校、宜城市板桥店镇老年学校进行经验交流。

党建引领,筑牢发展根基

2013年5月办学以来,保康县歇马镇老年学校不断健全“党委统筹-校委主抓-部门协同”运行机制,构建“组织委员牵头主抓-校委会指导考核-班委会具体落实”三级管理架构,为学校发展提供坚实组织保障。

高新区紫贞街道老年学校2022年8月成立以来,建立“两守三责(两守即守牢‘听党话、跟党走’的教学理念;严守规章制度。三责即落实学校管理服务职责、教师关怀帮扶职责、党员骨干引领职责)”教学制,通过课前“微党课”等活动,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让老年学员在潜移默化中坚定理想信念。

宜城市板桥店镇老年学校2022年6月挂牌成立以来,将思政教育融入日常课程,通过红歌教学、党的二十大金句书法创作等,筑牢学员思想根基。各地以党建为引领,为基层老年学校规范化、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多元举措,优化办学条件

在老年学校规范化建设中,枣阳市南城街道老年学校创新构建市级、街道、社区“三方联动”资源整合机制,通过层级协作与资源共享,累计投入450万元用于硬件升级,重点配备智能教学设备、适老化设施等,同时盘活闲置办公用房等资源,打造1600平方米的多功能校区,让“老学校”焕发出“新活力”。

作为社区老年学校的代表,鱼梁洲明珠路社区老年学校虽然规模不大,但充分发挥了“小而美”“近而亲”的优势,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优化招生报名流程,设立独立账目,让管理有章可循。

宜城市板桥店镇老年学校巧破“经费荒”,通过争取政策资金、开源节流和市场化运作等方式,为学校发展注入资金动力;智解“场地难”,盘活闲置房间、错时共享会议室,甚至将广场、田间当成课堂,有效拓展教学空间。

精准施教,满足老年需求

除了校区硬件的提档升级,软件上,也要精准锁定老年群体的需求,真正把学校办成老年朋友“家门口的心仪学堂”。

枣阳市南城街道老年学校打造的“三阶递进”教学管理体系,坚持以乐为本、以用为本、以人为本,分层分类提供教育服务,满足不同老年群体的学习需求。

高新区紫贞街道老年学校坚持“民意说了算”,通过线上小程序+线下问卷调查,精准锁定老年群体课程需求,开设声乐、太极等热门课程,并通过公开体验课扩大招生影响力。

鱼梁洲明珠路社区老年学校深挖社区资源,邀请退休教师、非遗传承人等担任讲师,开发了“串珠子”“咱家厨房”“花婆婆”等具有浓郁“鱼梁洲社区味道”的特色课程,增强了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吸引力。

保康县歇马镇老年学校课程设置“靶向供给”,不仅有书画、舞蹈、太极等常规课程,还增设了“红色故事分享会”“党的创新理论宣讲班”等特色思政课程,让党的声音在老年群体中入脑入心。与此同时,该校还通过校园微信群、线上软件等途径,以数字赋能实现“云端共享”,让更多老年人受益。

文化传承,赋能社区治理

跳出课堂教学的单一模式,各学校积极探索“老有所学、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多元发展路径。

保康县歇马镇老年学校注重非遗传承,民间艺术班定期组织学员定点室外练习,开展公益展演10余场,培育了打火炮、舞狮、旱船、花棒、花鼓戏5类民间艺术传承人13人,为非遗传承注入了不竭动力。与此同时,该校党支部还探索深化“校村共建”模式,鼓励老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组建“银龄志愿服务队”,参与社区治理和政策宣传,公益活动开办十余场,惠及群众3000余人次。

枣阳市南城街道老年学校构建了“学、乐、为”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组建“银龄志愿服务队”,主动参与社区矛盾调解,为基层治理“发光发热”。

宜城市板桥店镇老年学校举办各类节日活动,为老年人提供展示才艺的舞台,同时开设“爱心托管班”关爱下一代,还通过学员手工艺品义卖反哺社区公益,实现了从“老有所学”到“老有所为”的蜕变,为社区和谐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襄阳晚报》(2025年7月2日5版)

编辑:张紫悦

审核:金成岑 终审:肖雨蒙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