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襄阳高质量发展基石

——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2024年度国土空间规划实施情况的报告

2025-07-07 09:34:08 来源:襄阳日报

全媒体记者 熊丹青 通讯员 程晓谊

国土空间治理作为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石,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精准指引着资源合理配置与空间科学布局,对城市的现在与未来都有着深远影响。

2024年,全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论述,持续深化“多规合一”改革,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不断优化。总体规划编制高效推进,专项规划与总体规划有效衔接,详细规划编制有序开展,同时,规划制度体系逐步健全,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出台,为规划的实施与管理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新城建设、古城保护与旧城更新统筹推进,东津新城建设以引产聚人为重点,聚焦核心区域,强化规划和用地保障。一批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综合效益显著的重点项目相继落户。古城保护利用以疏解提质为核心,高水平推进保护工作,编制完成《襄阳古城保护提升实施系列规划》以及16个点位实施规划。旧城更新以提升人居品质为目标,大力推进旧城提质,实施多个片区城市更新示范项目和城中村改造项目,完成大量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惠及众多群众。同时,精准做好要素保障,助力高质量发展,统筹生态保护修复,加快美丽襄阳建设,强化国土空间管控,提升城市空间治理水平。

6月26日,市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2024年度国土空间规划实施情况的报告。会议认为,2024年,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加强规划统筹,强化要素保障,严格资源保护,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不断优化,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但在自然资源保护和土地利用、规划保障城市发展建设、规划实施和监管等方面仍需提升。为此,会议要求:

强化总规战略引领。《襄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于今年3月获省政府正式批复。要全面做好总规宣贯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宣讲活动,提高规划公众知晓度、满意度,为总规实施营造良好氛围。要完善规划实施路径,衔接“十五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明确近期行动、重点任务、重点片区、项目清单、要素保障措施等内容,推动总规科学落地。要建立规划传导机制,将总规确定的战略目标、空间布局、底线管控要求和重点任务等,传导到下级国土空间规划、详细规划、相关专项规划中,实现规划全覆盖。要加强一江两岸建筑风貌管控、视线廊道管控、中心城区山体保护,制定相关专项规划,构建望山看城观水的视廊体系和错落有序的城市天际线,彰显襄阳“山水洲城”特色风貌。

增强规划刚性约束。规划一经批复,即具有法律效力,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调整。确需调整的,应严格论证,履行规划法定调整程序,切实维护规划的法定效力,保障规划依法有效实施。要坚持先规划、后实施,不得违反国土空间规划进行各类开发建设活动。各级规划主管部门要会同住新、城管等部门,建立健全规划执法联动机制,压实部门协同执法责任,实施规划全生命周期管理。要按照定期体检和五年一评估的要求,将规划评估结果作为规划实施监督考核的重要依据,对国土空间规划进行动态调整完善。要推动规划编制、调整、实施面向社会公开,加强公众参与和监督力度,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提升规划建设精细化水平。完善空间资源利用动态监测机制,全面查清全市批而未供、供而未用、低效用地情况,采取加快供应、调整用途、收回用地使用权等措施,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要加强矿产资源的市级层面统筹规划,依托我市磷、硅等矿产资源优势,开展招商引资,发展先进制造业。要加快推进东津新城建设,加强项目对接,强化产业支撑,打造充满活力、生态宜居的现代化新城,全面提升襄阳城市能级。高水平推进古城保护利用,完善古城保护规划,加快功能和人口疏解,优化拓展古城空间,促进历史街区和风貌区的保护与活化利用,充分展示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以城市更新为重点,通过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新建停车泊位、积水渍涝点改造等民生实事项目,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补齐城市短板,提升旧城人居品质。

提高空间治理现代化水平。进一步增强依法管理国土空间规划的能力,建立健全规划监管的考核、监督追责问责机制,严格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督。 依托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基础信息平台,推进规划实施监测网络建设试点建设,夯实规划赋能空间治理的数字化基础,推动空间治理方式向精准分析、高效利用、依法保护方向转变。加强队伍建设,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打造一支自上而下、业务娴熟、纪律过硬的规划管理队伍。

《襄阳日报》(2025年7月7日3版)

编辑:张紫悦

审核:金成岑 终审:肖雨蒙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