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晚报讯【全媒体记者闵佳 通讯员卢凯鹏】在南漳县的乡间村落,面对一场因黄牛买卖引发的纠纷,法官将法庭搬到当事人家门口开展巡回审判,巧妙调和双方矛盾,不仅促成当事人握手言和,还就地举办法治讲堂,以鲜活案例普法。南漳县法院近日通过“巡回审判+法治讲堂”的创新模式,将司法服务下沉基层,既化解了基层矛盾,又播撒了法治种子。
2022年9月,南漳县村民孙某将怀有牛犊的母黄牛卖给同村李某,双方口头约定14000元总价,李某承诺两个月后付清全款。然而直至2023年年底,李某仅支付10000元,剩余4000元被以各种理由拖延。孙某多次上门催款无果,无奈之下将李某诉至法院。
薛坪法庭庭长王娟在审理中发现,李某拒付尾款另有隐情。此前李某曾为孙某打制寿材,孙某却反悔拒收,由于双方未签订书面协议,李某无法主张权益,便不积极支付黄牛款。
考虑到乡土纠纷特点,为方便当事人,在征得双方同意后,王娟决定开展巡回审判,将庭审现场搬到当事人家门口。庭审过程中,王娟从法律和情理两方面入手,既向李某说明民法典中买卖合同相关规定,讲明拖欠货款须承担的法律责任,又引导孙某理解李某在寿材交易中的损失。
经过耐心调解,李某当场筹措3000元现金支付给孙某,孙某自愿放弃剩余1000元,双方握手言和。至此,这起因口头交易引发的纠纷在乡邻见证下圆满化解。
庭审结束后,薛坪法庭书记员许方涛就地开展法治宣讲。
《襄阳晚报》(2025年7月8日5版)
编辑:杨星
审核:罗安 终审:杨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