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小光
在信息化教学时代,多媒体技术为数学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合理利用多媒体手段,能够有效激发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重难点,显著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能营造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在教授“三角形内角和”时,我设计三个会说话的三角形争论内角和大小的动画场景,成功引发学生探究欲望。在“分桃子”教学中,通过猴子分桃的动画情境,将抽象的除法计算转化为形象的生活问题,学生兴趣浓厚。这些案例表明,恰当使用多媒体能让数学知识活起来,使概念变得生动。
二、突破重点,化解教学难点
多媒体具有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的优势。在“相遇问题”教学中,通过动画演示两车相向而行的全过程,学生直观理解“同时、相向、相遇”等核心概念。教学“平移与旋转”时,利用动态演示平移过程,帮助学生准确掌握平移方向和距离的判断方法。这些教学实践证实,多媒体能有效突破空间想象障碍,使复杂问题简单化。
三、验证结论,强化知识理解
多媒体技术为数学结论验证提供了可视化途径。在验证“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时,通过动态展示三个角拼成平角的过程,使抽象定理变得直观可信。在《节日礼物》观察物体一课中,利用课件演示不同观测点的视野变化,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这种可视化验证既加深了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
四、启迪思维,培养空间观念
当学生遇到思维瓶颈时,多媒体能提供关键支持。在解决正方体涂色切割问题时,通过三维动画展示切割过程,使隐藏的数学规律清晰可见。这种动态演示不仅解决了具体问题,更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需要强调的是,教师只有将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融合,才能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
实践证明,多媒体技术能够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教学效果。教师既要积极拥抱新技术,又要保持理性思考,让技术真正服务于教学,助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作者单位:襄州区龙王镇中心小学)
《襄阳日报》(2025年7月17日7版)
编辑:王鑫
审核:李云飞 终审:职战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