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体首席记者李兴会
“终于不再尴尬了!”7月20日上午,在樊城区旭东巷的一家理发店里,随着最后一缕长发被剃下,留着飘逸长发三年的张云晓,变成了光头。
他摸着发亮的头顶,脸上带着笑容——他精心养护了三年、长达36厘米的头发,即将踏上旅程,去完成一个神圣的使命:成为患癌化疗儿童头上那顶“和真头发一模一样,像云朵一样软”的假发。
张云晓蓄发的念头,始于三年前刷到的一条视频。视频里,一位因疾病失去头发的小女孩,眼中闪烁着渴望,轻声说:“我想有一顶假发,和真头发一模一样,像云朵一样软。”
这句话就像一根刺,瞬间扎进张云晓的心里。“心里很不是滋味,眼眶不知不觉就湿了。”那一刻,他暗下决心,“一定要为这个孩子做点什么。”
于是,这个习惯了利落短发的汉子,开始了一项漫长而特殊的“工程”——蓄发捐发。他查阅资料,了解到捐发有严格要求:长度不能少于20厘米,不能烫染,发质要好。“既然决定了,就要做到最好。”张云晓说。
留长发的日子,对张云晓而言,远非想象中那般轻松。
每天清晨,与长发的“搏斗”成了必修课。“刚开始胳膊都举酸了,头发还是合拢不到一起,后来才慢慢熟练,但至今也只会扎个马尾。”张云晓笑着告诉记者。
更需勇气面对的,是周遭异样的眼光。走进男厕所常引来错愕,走在大街上受到指指点点。被错认成女性、遭遇质疑,甚至与家人朋友有过争执,这些都是张云晓过去三年的常态。
“解释那么多干吗?做自己认为对的事,管别人说什么!”刚开始,张云晓还会认真解释,到最后,他选择了沉默和坚持。
除了异样的目光,还有实实在在的麻烦:难打理、掉发多。但他心中的目标从未动摇——为了远方那个素未谋面、渴望一顶“真发”的孩子。
今年7月,张云晓的头发终于达到捐赠的标准。然而,捐发之路并非坦途。国内接收捐发的专业公益机构稀少,每年开放的名额极其有限,往往一上线就被秒光。
7月初,得知“癌友公益”有一次捐发征集活动,张云晓紧盯着手机,终于在激烈的“抢捐”中成功报名,并申请提交了捐发申请书。
7月20日,他走进熟悉的理发店。老板夫妇惊讶地问:“你咋留了这么长的头发?”
得知他蓄发是为了捐赠,老板娘说:“理发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听说这样的事。”
为了完整保留这束意义非凡的长发,老板娘小心翼翼地先用橡皮筋将张云晓的头发扎成辫子,然后一撮一撮地仔细剃下。
摸着光溜溜的头皮,张云晓笑得坦然:“活了42年,第一次剃光头,有点儿不习惯,但挺开心。只要能够帮助到生病的孩子,我就觉得值!”
这束承载着三年坚持与无限关爱的长发,被他仔细装好,寄往公益机构。不久后,它将被制作成一顶温暖的假发,为正在与病魔抗争的小天使,带去一丝“像云朵一样软”的慰藉和尊严。
在襄阳,张云晓更广为人知的身份,是“襄阳西瓜哥”——一位将西瓜雕刻成精美艺术品的手艺人。这位从宜城走出的农家汉子,子承父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匠心独运,在西瓜上雕刻出栩栩如生的牡丹、玫瑰、人物,让寻常西瓜化身“艺术果盘”,深受人们喜爱。
如今,他的技艺还延伸至萝卜、冬瓜乃至冰、香皂雕刻领域,件件作品都凝聚着他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襄阳晚报》(2025年7月22日3版)
编辑:王鑫
审核:罗安 终审:杨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