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网评论员 李钊(襄阳市人民政府研究室)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7月14日至15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中发表重要讲话,总结新时代以来我国城市发展成就,分析城市工作面临的形势,明确做好城市工作的总体要求、重要原则、重点任务,强调“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为新时代城市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这波澜壮阔的城市化浪潮中,襄阳这座千年古城焕发新生,书写了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数据显示,襄阳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跨越多个千亿台阶,2024年突破6000亿元大关;城市绿化覆盖率提升至42.3%,“一江碧水穿城过”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今年5月,襄阳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这一殊荣激励和感染着每一位襄阳人。这些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正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在荆楚大地的生动实践。
人民城市人民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曾说过:“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把人民群众中蕴藏着的智慧和力量充分激发出来,就一定能够不断创造出更多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2000年一位出租车“的姐”热情向乘客推介襄阳,巧的是这位乘客是位投资商,襄阳市民的热情好客竟为襄阳“拉”来了五亿元的投资项目;“每5个襄阳人就有1名志愿者,红马甲的身影遍布襄阳全城!”2022年以来,襄阳市创新打造推广“时间存折”志愿服务品牌,让有德者有得,在全社会激发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热情;在襄阳市人民政府网站的政民互动平台上,不仅有在线访谈板块,领导参与解读城市发展的相关政策,还有调查征集板块,对各种政策办法的实行公开征求群众意见。凡此种种,皆体现了襄阳市在城市建设中尊重并强化市民主体地位,激发市民“主人翁”意识,通过让人民群众参与到城市治理工作中,不断提升城市治理效能,让城市成为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有力依托。
人民城市为人民。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近年来,襄阳市聚焦与群众密切相关的生活圈、文化圈、托幼圈、养老圈,深入了解群众所需所求,所忧所怨,通过精准施策在民生实事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五年来,中心城区166条背街小巷展露新貌,1774个老旧小区焕发生机,692部加装电梯托举起万千老旧小区对美好的向往。32家农贸市场提档改造,235个渍涝点得到改造,200余个垃圾分类投放收集点优化升级,城区新建32个停车场、2.2万余个停车位,1.1万个充电桩,建成50个大型公园,新建267个口袋公园,新改扩建11所义务教育学校、13所幼儿园,新增1万余个学位,群众生活舒适度和便利性持续提升。高标准建成189家养老机构,新增4.56万张养老床位,民生保障网织得更密更牢。
今天的襄阳,正以“人民城市”理念为笔,以高质量发展为墨,在千年古城的地图上描绘新时代的民生画卷,一幅和谐宜居、业兴人和的美丽城市图景正缓缓铺展开来。当巩固提升“七大行动”的施工图转化为百姓可感可知的实景图,当“绣花功夫”织就了城市颜值和民生质感,一座既有发展速度、更有民生温度的新襄阳,正破浪而来。
编辑:杨星
审核:黄金丽终审:杨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