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网评论员 杨恒祥(襄阳市樊城区屏襄门街道)
近日,人民网刊发的《总书记和青年朋友在一起》一文,深刻展现了总书记对青年成长的深切关怀与殷切期望。从“敢为人先、勇于突破”的谆谆教诲,到“将个人理想融入党和国家事业”的明确指引,为新时代青年指明了奋斗航向。襄阳,这座汉江之畔的省域副中心城市,正以“建设万亿级都市圈”的雄姿积极承接国家战略。在这里,广大青年正以实际行动践行总书记嘱托,成为书写强国篇章的生力军。
创新,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于襄阳这片充满生机的热土而言,创新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青年作为最具创新活力的群体,无疑是这场变革中的先锋力量。他们以智慧为刃、以汗水为墨,雕琢着时代的创新丰碑。襄阳青年刘晓明投身农业创业,带领团队研发出自动喷药机器人,荣获国际大奖,还创建创业孵化园,形成“农业科技+文旅+电商”生态圈。这一实践深刻表明,当青春智慧与地方需求同频共振,便能激发出无穷的创新能量。创新之路绝非坦途,它需要青年有敢于突破常规的勇气、百折不挠的毅力以及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每一次技术的革新、每一项成果的诞生,都是对自我极限的挑战,也是对社会进步的有力推动。青年的创新活力,就如同那星星之火,汇聚起来便能形成燎原之势,为城市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创新的种子,需肥沃土壤方能茁壮成长。湖北省教育厅发布的《“创响荆楚”高校师生创新创业行动方案(2025—2027年)》,为青年创新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支撑。襄阳高新区“青年创新港”通过“政策包+导师团+产业链对接”模式,吸引众多青年团队入驻。这充分说明,良好的创新环境是激发青年创造力的关键因素。城市对创新的包容度,决定了青年创造力的释放度。只有为青年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与保障,让他们在创新过程中无后顾之忧,才能为城市未来发展储备“破局之力”,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抢占先机。创新是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而青年的创新活力则是这股动力的源泉,二者相辅相成,才能共同推动城市不断向前发展。
爱国,是青春最深沉的底色。当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青春便有了最坚实的依托。在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襄阳分中心,青年科研人员攻克“超高真空腔体焊接”技术难题,助力我国在极端条件材料研究领域突破国外垄断。这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爱国情怀的生动体现。爱国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需要在实际行动中不断淬炼的坚定信念。青年科研人员将“国之大者”拆解为“襄阳之责”,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让青春与时代同频共振。这种担当精神,是新时代青年应有的品质,也是国家发展进步的希望所在。
青春的奋斗,是个人成长与城市发展的双向奔赴。襄阳青年在创新、爱国等领域的拼搏,不仅实现个人价值,更为城市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从创新实验室到创业基地,他们的每一分努力,都是对城市发展的积极回应。而城市也为青年提供广阔舞台,让他们的才华得以施展。这种双向的赋能,不仅让青春在城市发展中绽放绚丽光彩,也让城市因青春的力量而更具活力。
从汉江之畔的创新实验室到乡村田野的创业基地,襄阳青年的每一份奋斗,都是对总书记“不负时代,不负韶华”嘱托的践行。当创新创造成为青春的习惯,当包容空间成为城市的基因,当爱国情怀成为行动的自觉,青年必将在襄阳建设万亿级都市圈的征程中,书写出“强国有我”的基层答卷,让青春之花绽放在民族复兴的最需要处。让我们以青春之我筑梦襄阳,以奋进之姿践行总书记嘱托,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共同绘就襄阳青年的辉煌篇章。
编辑:杨星
审核:黄金丽 终审:杨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