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时评|以心暖心,是城市文明最动人的模样

2025-07-24 15:31:48 来源:汉江网人阅读

汉江网评论员 周钰婷(襄阳市文学院)

7月7日,襄阳12345热线收到一封来自河南大货车司机韩志远的感谢信。“提笔写下这些文字时,我的双手仍有些颤抖。这封饱含着劫后余生的感慨与真挚谢意的信,恳请通过值班记录,找到这位工作人员并予以表扬,他的善意不仅拯救了一个濒临崩溃的司机,更诠释了服务行业以心暖人的意义。”

感谢信的背后,是个历经生死考验的故事。7月1日,河南大货车司机韩志远,在经历洛阳栾川县311国道泥石流灾害被困深山50多个小时后,又遭遇货主斥责、物流违约扣款,生活的重压使他在驾驶途中精神恍惚、几近崩溃。然而,当他驶入襄阳207国道卧龙收费站时,收费员张欣煜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句“祝您一路平安”,如同一束光,驱散了他心中的阴霾,成了拯救他的生命绳索。平凡的一幕,蕴含着巨大的力量。

这则暖心的新闻,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世间温暖从不缺席”,更折射出襄阳城市文明建设中最动人的底色——蕴藏在细节中的善意,是以心换心的城市温度。

城市文明的进程,从来不只是宽阔的马路、整洁的街道等硬件设施的提升,更在于人与人之间最纯粹的善意。张欣煜的一句问候之所以动人,正因为它是发自内心的祝福。在襄阳,这样的温暖故事比比皆是:从“救人最要紧”的大学生朱伟,到不在乎“多双筷子”的陈小峰;从“鄂FQH098,抵住!鄂FLP163,砸窗!”到“襄阳12345收到恳请:表扬她”,这些看似“微乎其微”的举动,是襄阳人刻在骨子里的真情,是古城流淌千年的热血。

从一个人的善举到一座城的底蕴,襄阳城市文明建设在“润物无声”中持续推进。譬如,自2022年推广的“时间存折”志愿服务品牌,已有超100万人参与其中,累计志愿服务时间超过1400万小时,让“有德”也“有得”,“惠己”也“惠人”。当斑马线前的车辆从喇叭催促变成耐心等待,当公交车师傅会为赶车的乘客多等几秒,当政务大厅工作人员主动询问群众需求,城市文明便有了可触可感的温度。如今的襄阳,文明培育引领向上向善,文明实践传递爱与温暖,让古城在时代新风中焕发出厚重的人文魅力。   

从卧龙收费站的微笑,到“时间存折”的千万爱心,襄阳的温暖从不是偶然的星火,而是无数颗心汇聚成的星河。不必惊天动地,却能以心换心;无需豪言壮语,自有力量传递,这便是襄阳文明最动人的模样。

编辑:杨星

审核:黄金丽 终审:杨潇


编辑: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