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华
去年,承蒙市军休三所领导的信任与厚爱,邀请我协助编印一本红色记忆读本。自知学识浅薄、笔力不逮,本不敢贸然应承,但一想到能借此机会走近老兵群体、聆听英雄故事,便怀揣着万分珍惜的学习之心,郑重答应了这份嘱托。尤为幸运的是,作为一名退役老兵,我在这里与许多老战友重逢相聚,他们用一生书写的忠诚与担当,既让我满怀敬意,又让我心中涌动着阵阵温暖与力量。
走进军休三所的院落,阳光透过香樟树叶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成群结队的老兵们有的在打太极,有的围坐在长椅上闲谈,还有几位在吹拉弹唱……在他们的精气神里,藏着未曾褪却的军人本色。
作为这方院落的“大管家”吴孟虎所长,聊起所里老兵们的故事,他如数家珍,连老兵们自己淡忘的细节都记得清清楚楚,把自己活成了军休所里不可或缺的一个“兵”。
首先走访的老兵叫王斌坤,我对他的事迹早有耳闻。通过朋友的讲述、媒体的报道,早在我心里勾勒出清晰的轮廓,只是那份“并不陌生”始终隔着一层未曾谋面的距离。直到这天,看着他鬓角的霜白、眼角的皱纹,我才真正觉得,那个在故事里鲜活了许久的他,终于有了更真实、更具体的注脚。
在第一本《王斌坤门券集》出版后的2022年5月,王斌坤接到军休所领导的通知,主导编印军休干部党史学习教育辅导读本。这位老兵二话不说,便全身心投入到编印工作中。他精心挑选出160余张珍稀门券,穿插在读本的字里行间。这些门券,有的印着革命圣地的红墙黄瓦,有的记录着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每一张都承载着独特的时代记忆。而他不是简单地置入门券,更是结合门券背后的故事,对党的精神发展脉络进行了延展和解读。正是他的这份用心,让原本略显枯燥的党史学习教育辅导读本变得生动鲜活起来。军休干部们在翻阅读本时,仿佛能穿越时空,真切感受到党的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传承与发扬。
“这些门券不是收藏品,而是鲜活的教材!”吴孟虎所长对我说道,话里满是对王斌坤这份坚持的认可与支持。的确,王斌坤从未将这些门券束之高阁,而是时常带着这些门券走进机关、校园、社区,讲述门券背后的故事。在一张张泛黄的门券前,观众常常听得入神。历史的接力棒就在这一遍又一遍的深情讲述中代代相传,红色基因在新时代依然焕发出蓬勃的生机。
如果说王斌坤用红色门券串联起历史的脉络,那么老兵刘邦友则以家为载体,延续着军人的赤诚。走进他的家,墙上的全家福格外醒目,光影定格着一个军人家庭的赤子情怀:身为军医的妻子陈永生与他并肩而坐,笑容温暖又坚定,而在他们身后,同样身穿军装的女儿女婿站姿如松柏,既有年轻一代军人的朝气与担当,又有着寻常家庭的温馨和睦。如今,在军休所担任第四党支部书记的刘邦友,与家人们闲聊时,话题总是离不开对军人使命的理解和对国家的热爱。
五十年乡音未改,半世纪乡情难忘。从农村走出来的刘邦友,始终未忘父老乡亲的恩情。自2019年起,他每年给家乡的贫困老人捐赠生活物资,为留守孤寡老人的生活纾难解困。2021年,老家修路遇到资金困难,他召集全家人开了一场特殊的家庭会议,一句“咱是农村娃,不能忘了根”的话,把那份想着乡亲的热乎劲全说透了。妻子拿出了积蓄,女儿远程转账支持,6万余元的捐款带着体温,铺就了家乡的幸福路。
刘邦友还多次组织退休军医到社区、乡村开展公益义诊、送医送药活动。2022年,在襄阳市妇联、市文明办开展的“寻找襄阳最美家庭”活动中,他的家庭被推选为“爱国爱党最美家庭”,让这份用实打实行动攒下来的家风,成为照亮更多人的精神火炬。
在军休三所,还有一位老兵,用一生践行着保家卫国的誓言。她便是年过九旬的张光英。见到她时,老人家精神矍铄,耳聪目明,思维清晰。提起那场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老人家依旧热血沸腾,慷慨激昂,想起了那些留在鸭绿江那边的战友,老人家热泪盈眶,充满了痛惜和敬意。
当她小心翼翼地捧出那枚“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时,时光仿佛倒流回到七十多年前的鸭绿江畔。1952年的一个深夜,正在医院实习的她接到紧急命令,要即刻奔赴抗美援朝前线。没有丝毫犹豫,她找出早已备好的布条,借着微弱的灯光将姓名与部队番号细细缝进内衣夹层,行军挎包里的一封遗书早已压平褶皱。在朝鲜战场上,她不顾个人安危,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勇敢地冲锋在前线,用手中的急救包、夹板、绷带等医疗用品,救护着无数受伤的战友。
走访结束时,张光英抬手轻轻拭去眼角的泪水,随后将荣誉奖章捧在掌心,用手指在奖章表面缓缓摩挲着,像是在触摸一段遥远却始终鲜活的岁月。她抬头望向我们,眼神满是恳切地说:“这些奖章,得一代一代传下去啊。如今的日子好过了,更不能忘了那些用热血铺就这条路的人!”
张光英的话语似星火落进我的胸怀。我喉头微哽,忽然懂得:所谓的传承,从来都不是物件的交接,而是那些滚烫的记忆与不朽的精神……
怀揣着愈发深沉的感动和敬意,我与军休三所的工作人员一道,继续走访了20余名老兵。每次聆听他们的峥嵘往事,尤其是细细端详、轻轻触摸那些沉甸甸的荣誉奖章时,内心总会涌起难以言喻的深切触动——这些奖章背后,都镌刻着一段段刻骨铭心的经历,都珍藏着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历史是奔涌不息的长河,精神的力量却在岁月冲刷中愈发绚丽。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回望那段山河破碎却终迎胜利曙光的峥嵘岁月,军休三所的老兵们,恰是无数革命先辈的生动缩影。
这群老兵虽已告别军营岗位,但始终以坚贞不改的兵心守护着精神家园,在时光深处站成了一座不朽的精神界碑,指引着我们读懂何为忠诚,何为担当,何为信仰……
《襄阳日报》(2025年7月29日5版)
编辑:杨星
审核:李云飞 终审:王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