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时评 | 文旅创新活水来,千载襄阳夏正欢

2025-07-31 14:30:00 来源:汉江网人阅读

汉江网评论员 郭朴真(襄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仲夏傍晚,襄阳古城华灯初上,襄水街的潺潺水幕映照出斑斓光影,游客手持文创雪糕在楚风乐曲中穿梭;龙王峡的溪涧里,漂流艇上的欢笑声与蝉鸣交织;社区纳凉点内,老人轻摇蒲扇细品非遗黄酒的醇香……2025年的襄阳,正以一场场文旅创新实践,将千年文脉化为可触可感的清凉盛宴。

传统文化借现代表达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个夏天,襄阳让文化遗产褪去“高冷”面纱,在与现代生活的碰撞中绽放新光彩。国家级非遗襄阳花鼓戏开启“周末剧场”常态化演出,7月4日宜城首演的《长山壮歌》,以张自忠将军壮烈殉国为原型,让观众在铿锵鼓点中感受家国情怀,后续《楚凤长鸣》《宋玉传奇》等剧目也将接续登场,兑现“周周有好戏”的承诺。在襄水源生态公园,第三届大学生襄水音乐季将楚韵编入流行旋律——邓紫棋的《光年之外》经创新改编,与《梦回襄水》实景演出交融,三天吸引超15万市民游客在星空下共赴声光盛宴。当管家巷的方言IP“小叽咕”潮玩、古城墙拼图等文创走进演唱会市集,当米公祠的青少年书法展与拓印体验吸引少年执笔,传统文化正以轻盈姿态融入城市烟火,在年轻群体心中扎根生长。

清凉消费激活“夏”经济一池春水。依托山水禀赋,襄阳将“凉资源”转化为“热经济”,为文旅产业注入源源活水。南漳龙王峡漂流景区借8公里天然峡谷河道,打造“生态休闲+体验观光”的旅游样本,安全员全程护航中,游客乘皮艇穿行激流,尽享19℃清凉,日均接待量达500人次,高峰突破1200人。高山避暑区更成外省游客“心头好”,入选湖北十大避暑目的地的尧治河度假区,凭借1600米海拔与92%森林覆盖率,出现“一房难求”盛况;谷城薤山推出免门票政策,山野骑行赛、围棋决赛、夜间音乐集会等活动,让“中国南避暑山庄”22℃的清风拂动更多笑颜;汉江夜游航线上,游船载着歌舞演出划开粼粼波光;唐城景区将国风电音泼水节与荔枝挑战赛结合,让穿越千年的狂欢点燃夏夜。从亲水嬉戏到高山纳凉,从夜游经济到沉浸演艺,襄阳以差异化体验织就立体消费网,让“避暑游”摆脱“凉字当头”的单一标签,成为拉动增长的强力引擎。

文旅惠民浸润城市幸福底色。创新发展的落脚点,终是百姓的获得感。襄阳深谙此理,将文旅红利转化为可及可享的民生温度。襄城区布设90余处共享纳凉点,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暖“新”驿站敞开大门,空调凉茶、防暑药品、免费WiFi一应俱全,让环卫工、外卖员、独居老人等群体,于方寸间安度酷暑。针对学生群体,中高考生凭准考证可免门票游览古隆中、唐城、尧治河等十大景区,黄家湾风景区推出59元特惠套票,含彩虹滑道、丛林魔网等热门项目,真正实现“优学畅游”。更见匠心的是,这些服务延伸出多元价值。纳凉点内,网格员借“敲门行动”为特殊群体配送解暑物资;檀溪湖社区同步收集民情诉求,让清凉空间成为为民解忧的前哨站。文旅发展成果如涓涓细流,滋养着整座城市的幸福感。

襄阳的夏,因文化而厚重,因创新而灵动。从花鼓戏的袅袅乡音到襄水源的青春乐章,从龙王峡的激流勇进到薤山顶的凉风拂面,从剧场掌声雷动到社区纳凉点里的细语闲谈,这座城市正以文化为魂、创新为径、清凉为媒,勾勒出一幅文旅融合的生动长卷。当游客在古城墙下触摸历史,在山水间畅享自然,在惠民服务中感受温情,襄阳的探索已然证明:唯有让传统活在当下,让清凉沁润人心,让发展惠及民生,文旅产业方能绽放持久魅力,在时代大潮中奔涌向前。

编辑:张紫悦

审核:黄金丽 终审:杨潇

编辑:张紫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