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时评 | 十二亿次播放“燃”动乡村

2025-07-31 14:40:00 来源:汉江网人阅读

汉江网评论员 龚樊(襄阳市樊城区清河口街道清河桥社区)

一条短视频在乡村旅游领域掀起热潮,十二亿次播放量吸引二十万人次游客纷至沓来,襄阳的许三多耗费十七年心血,将深山峡谷打造成网红打卡地。这不仅是个人创业的成功典范,更是乡村振兴战略在数字时代的生动实践。透过表象探寻本质,这场由短视频引发的乡村剧变,折射出新时代农村发展的多重机遇与深层挑战。

在谷城县班河大峡谷,“轻功水上漂”短视频让游客仿佛踏入武侠世界,领略奇幻意境;“哪吒踏青”实景项目则让传统文化焕发出勃勃生机。张建武团队将自然景观与文化创意深度融合,精心开发出竹筏漂流、非遗剪纸等二十余项体验项目,构建起集生态旅游、高山养殖、非遗酿酒于一体的产业链。这种创新模式有力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充分展现出文化赋能乡村的巨大潜力。当游客在陈塘关体验剪纸艺术时,传统文化不再是博物馆里冰冷的展品,而是可触摸、可参与的鲜活生活体验。

数字技术的赋能效应在此案例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十二亿次播放量的背后,是抖音平台精准的算法推荐机制与用户需求的完美契合。张建武团队凭借持续的内容创新,成功将短视频流量转化为线下客流,形成“线上种草、线下体验”的良性闭环。这种转化能力源于对数字营销规律的深刻洞察,更得益于地方政府对基础设施的持续投入。双车道公路的刷黑、夜间消费集聚区的建设,为乡村旅游提供了坚实的硬件支撑。数据显示,景区年接待游客近二十万人次,有力带动周边民宿、餐饮等业态蓬勃发展,形成互利共赢的良性循环。

人才回流是乡村振兴的核心驱动力。张建武发起“乡村网红培养计划”,吸引二十多名年轻人返乡创业,组建起充满活力的新媒体运营团队。这些“小镇创业家”既熟悉乡土文化,又掌握数字技能,成为连接城乡的重要桥梁。他们通过直播带货推广本地农产品,用短视频记录乡村生活,让更多人看见乡村的价值。这种人才振兴模式有效打破了传统农村“空心化”的困局,为乡村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持久活力。

然而,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需清醒认识到发展中的隐忧。当网红效应逐渐消退,如何保持旅游热度?当流量红利见顶,如何提升产品附加值?张建武提出“五年计划”打造五A级景区,展现出其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但景区升级不能仅停留在硬件投入层面,更需要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培育特色品牌。例如,可将班河大峡谷与三国文化、楚文化等深厚历史底蕴相结合,开发研学旅行产品;利用大数据分析游客需求,提供个性化、定制化服务,满足多样化的旅游体验。

乡村旅游的繁荣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班河大峡谷在开发过程中始终坚守生态优先原则,最大限度保留峡谷原始风貌,这种绿色发展理念值得广泛推广。未来,需要建立更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确保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实现动态平衡。同时,要警惕过度商业化对乡土文化的侵蚀,在引入现代业态时,注重保护传统村落的肌理和民俗文化,让乡村留住乡愁,留住文化的根脉。

从许三多到张建武,这些新时代奋斗者的故事揭示着乡村振兴的深层逻辑。数字技术打破了城乡信息壁垒,让乡村资源获得市场定价权;文化创意似点金妙手提升了乡村产品附加值,让绿水青山变成真金白银;人才回流如春风化雨,重构了乡村社会结构,让传统村落焕发新生。当越来越多的乡村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密码,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必将徐徐展开。

编辑:张紫悦

审核:黄金丽 终审:杨潇

编辑:张紫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