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网评论员 郭朴真(襄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湖北作为兄弟省份,历来与西藏心手相连,无数湖北儿女投身西藏建设,在雪域高原书写了藏鄂人民互助友爱的动人篇章。从长江之滨到雅砻江畔,从东湖之畔到雪山之间,鄂藏两地人民用六十年的时光共同谱写了民族团结进步的辉煌篇章,这是一段值得铭记的历史,更是一幅携手奋进的画卷。
湖北建藏援藏人员始终无畏艰险投身西藏建设,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老西藏精神”的深刻内涵。上世纪以来,一批又一批湖北儿女响应国家号召,义无反顾地奔赴雪域高原,克服艰苦环境,参与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各项事业,为西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高级工程师陈刚毅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在2001年主动请缨援藏建设“湖北大道”,每天在海拔3500多米的高原上徒步十几公里检查工程质量,发现一段200米的水泥稳定层强度不合格,坚决要求打掉重来,最终打造出西藏城市道路史上技术标准最高等十项第一的优质工程。更令人感动的是,2004年他被诊断出结肠癌,却在7次化疗期间4次进藏,多次翻越海拔5000多米的雪山,坚持完成角笼坝大桥建设任务,这座主跨345米的大桥成为当时西藏地区跨径最长、技术难度极大的特大桥。三十年来,湖北省累计选派1194名援藏干部人才,实施704个援藏项目,援助资金、物资共计48.6亿元,为推动西藏发展注入了湖北力量。
这种奉献精神历久弥新,如今已化作新时代的接力奔跑,激励着更多人投身鄂藏交流合作的事业中。一批又一批的援藏干部持续进藏支援西藏建设,一批又一批藏族学生来到湖北学习生活,这种双向交流促进了鄂藏两地更深层次的融合。近年来,湖北援藏工作不断深化,从单一干部援助向综合性人才、技术、管理援助转变,着力为山南培养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湖北援藏干部人才把山南当故乡,把山南人民当亲人,涌现出许多感人故事。援藏工作队专业人才杨艳斌,进藏时身背20多斤湖北优质种苗,在他和团队的努力下,已有30多个种植项目在山南12个区县推广。还有援藏工作队成员袁洋在援藏期满后,毅然选择继续留藏。同时,西藏学生来鄂学习工作政策也有效落地,自2016年起,山南市教育局委托武汉西藏中学每年招收40名山南籍高一新生到校就读,该校连续12年高考本科上线率达100%。2020年至今,湖北省已累计为西藏地区提供就业岗位6200多个,并在黄石、宜昌、襄阳等地建立就业援藏示范基地、创业就业服务中心,帮助来鄂就业的藏族同胞更好地适应湖北生活;鄂藏企业合作也成果丰硕,华新水泥2003年在山南成立公司,20年来累计完成生产总值约170亿元,直接带动750人就业。西藏宏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2020年从湖北引入山南市乃东区,现已建成200万羽全智能藏鸡产业园,带动20个村集体均实现年增收20万元,受益群众7000余户;文化互访活动也更加频繁,今年六月,湖北省广播电视局携手山南市委宣传部成功举办“鄂藏一家亲 文化润边疆”惠民演出活动,通过多家媒体平台全程直播,全网观看量超385万人次。这些交流合作展现了两地人民的平等发展与繁荣进步,增强了情感纽带。
站在新起点,我们更需携手前行,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未来鄂藏两地将继续携手共筑梦想,加强互助合作,提升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湖北省将继续支持西藏现代化建设,鼓励更多人员参与援藏工作,深化经济、教育、文化等领域合作,推动藏鄂事业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湖北医疗资源富集、教育大省优势,助力雪域高原编织民生幸福结。通过持续交流与合作,鄂藏两地将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藏鄂人民的情谊如山高水长,长江雅江相连相融,鄂藏民心相通相织。让我们铭记那些为西藏发展付出心血甚至生命的湖北儿女,把握当下鄂藏合作的良好局面,奋进未来共同发展的新征程,携手谱写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的新篇章。在这片神奇而美丽的雪域高原上,鄂藏两地的情谊必将如格桑花般绚烂绽放,如长江水般奔流不息。
编辑:王鑫
审核:黄金丽 终审:王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