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网评论员 徐冉(市医疗保障局)
今年七月初,“共享租赁无人机”亮相襄阳街头,市民和游客只需动动手指扫码,就可以租赁无人机记录生活美好瞬间。当一架架无人机从古老城墙腾空而起,穿梭于汉江上空,传统与现代在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碰撞出耀眼火花;当共享经济遇上无人机技术,这一充满科技感的场景,正是襄阳以创新驱动发展的生动缩影,昭示着创新正成为襄阳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
7月31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科学分析研判当前经济形势,强调着力激活经济发展潜力,切实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襄阳以创新为动能持续释放市场活力,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经济发展呈现量质齐升的良好态势:2024年经济总量突破6000亿元,稳居中部非省会城市前列;上榜全国“长红城市”30强、首登“大众点评”2024年“必玩榜”,全年接待游客再次突破1亿人次;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医药健康、现代化工等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9.7%;创建省级特色商业街和夜间消费集聚区6家,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305亿元,居全省第2位。这些亮眼数据的背后,是襄阳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生动实践。
政策支持是创新消费的重要保障。为了激发市场活力,襄阳积极出台各类政策。在促进消费方面,2024年推出的《襄阳市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开展汽车“换能”、家电“换智”、家装厨卫“焕新”行动,全年更新汽车1.7万辆,换新家电19.6万台,拉动消费超40亿元。在招商引资和产业扶持上,襄阳也不遗余力。例如,对东风鸿泰5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项目给予大力支持,该项目建成后对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的完善起到关键作用。在科技创新政策方面,开展“春晓行动”,充分整合科技惠企政策资源,用足用活国家和省市科技惠企政策,2024年襄阳市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突破了2000家,为创新消费提供了坚实的产业和技术支撑。
消费场景多元化是创新消费的重要体现。襄阳全力打造“乐襄购”促消费活动品牌,搭建新媒体矩阵引流,发布500余条原创内容,直播观看量超50万次,举办系列促消费活动900余场(次),拉动销售额12.4亿元。文旅消费场景更是独具特色,管家巷文化休闲街区创新推出的《襄阳武侠宇宙》实景剧目,吸引3万名游客沉浸式体验“江湖之旅”;电影《长安的荔枝》再次带火唐城影视基地,针对游客反映闭馆太早不尽兴的问题,景区人性化延长夜游时间,让游客身临其境感受浓厚的文化氛围。在邓紫棋演唱会期间,襄阳奥体中心西广场的特色市集汇聚非遗传承、文创手作、特色美食等摊位,打造沉浸式消费长廊,全市近百家酒店推出住宿优惠,演唱会带动宾馆、酒店、商超等消费爆发式增长。
营造良好创新生态是创新消费的重要举措。近年来,襄阳市依托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基础,发挥湖北隆中实验室作用,探索“实验室+产业”融合路径,推动“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产业应用”全链条贯通;设立科创人才种子基金,填补我市政府投资基金支持创业阶段缺失的空白,重点支持来襄发展或引进至襄阳的高精尖人才的创新创业项目和高水平科研成果转化项目,着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三链融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落地,实现“政策引导”与“资本赋能”的精准对接,为襄阳打造汉江流域科技创新中心和人才高地注入强劲动力。
放眼当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襄阳正以创新为笔,擘画高质量发展新蓝图;展望未来,襄阳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让创新消费引擎持续释放澎湃动能,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
编辑:张紫悦
审核:黄金丽 终审:王雨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