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时评 | 持续点亮优化营商环境的“服务之光”——从长飞光坊襄阳基地看政府如何以精准服务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2025-09-01 22:22:17 来源:汉江网人阅读

汉江网评论员 陈亚玲(襄阳市公共检验检测中心)

近日,长飞光坊襄阳工业激光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在东津新区投产仅5个月,便呈现出产销两旺的蓬勃态势。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折射出地方政府以服务赋能企业、以实干助推产业的清晰路径。东津新区通过聚焦“关键点”、扩大“辐射圈”、激活“能量源”等一系列务实举措,为企业解忧、为市场添动能、为发展汇智力,书写出优化营商环境的新篇章。

聚焦“关键点”,疏通脉络解企忧。企业的痛点,就是政府服务的发力点。长飞光坊投产初期面临本地配套资源不足、供应链衔接不畅等问题,直接影响订单交付和企业信誉。东津新区没有坐等企业“上门求助”,而是主动组建服务专班,深入摸排全市产业资源,精准锁定符合技术要求的上游供应商,高效打通了特种焊接、精密涂装等关键环节。这种由“企业找服务”变为“服务找企业”的转变,不仅解决了眼前困难,更逐步构建起稳定可靠的本地供应链网络,为企业长期扎根奠定坚实基础。

扩大“辐射圈”,开拓市场添动能。新技术、新产品能否快速打开市场,是企业站稳脚跟的关键。面对长飞光坊拓展本地应用场景的需求,东津新区联动襄阳市重点产业服务中心,系统梳理全市工业项目清单,综合考虑技术路线契合度、潜在需求、投资规模等因素,并主动搭建供需对接平台,促成与万洲电气、湖北卓茂等企业的合作意向。此举不仅帮助企业迅速切入区域市场,更示范了如何以政府“穿针引线”之工,织就产业协同之网,实现“以应用促创新、以市场带产能”的良性循环。

激活“能量源”,筑牢根基促发展。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面对企业急迫的技术工人和工程师需求,东津新区没有简单停留于“发布招聘信息”,而是打出“安居+引才+育才”组合拳:通过对接人才公寓房源管理部门、开通企业员工租赁绿色通道,解决人才安居之忧;通过多部门联动、多渠道招聘,扩大人才来源;更创新推进“订单式培养”,与职业培训机构合作构建人才定向输送模式。这种系统化的人才服务,不仅缓解了企业“用工荒”,更逐步建立起支撑可持续发展的本土人才池。

长飞光坊的“光”,是激光制造之“光”,更是政府服务企业、优化营商环境之“光”。东津新区的实践表明,真正高质量的服务,不在于出了多少政策、开了多少会议,而在于是否精准回应企业真实需求,是否有效破解发展中的痛点与难点。唯有持续点亮优化营商环境的“服务之光”,才能成就企业与区域的共同光明未来。

编辑:张紫悦

审核:黄金丽 终审:王雨婷

编辑:张紫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