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城区太平店中学 九(2)班 张语萱
教室窗外的香樟树,总在风过时落下细碎的叶子,阳光透过叶隙洒在课本上,也照亮了我与张艳红老师相处的那些日子。那是一段藏在习题与蝉鸣间的时光,寻常却温暖。
张老师是我八年级时的英语老师,也是我成长的引路人。记得那天早读课前,我抱着英语书在座位上打盹,额头突然被轻轻敲了一下,抬头便见张老师站在眼前,手里捏着半截粉笔。“昨晚又熬夜了?”她声音轻缓。我慌忙坐直,看她转身在黑板上写单词,粉笔灰簌簌落在肩头,像落了层薄雪。下课后,她递来一颗薄荷糖:“犯困了含一颗,清醒点才能好好听讲。”指尖触到糖纸的凉意,剥开含在嘴里,薄荷味儿让倦意消散了。
那段时间,我的英语阅读理解总丢分。某天,英语试卷发下来,我发现阅读理解的错题旁都多了红笔批注:“抓关键词,就能找到人物心情的转变”;“结合上下文,答案藏在细节里”……看到这些,我暗下决心:下次一定要反复读短文,一定不犯低级错误!老师用心的批注,像英语迷宫中指路的明灯,引领着我突出重围。
在去年的运动会上,我硬着头皮报了800米。跑到第二圈时,呼吸越来越急促,脚步也越来越沉重。正想着要不要放弃时,跑道外侧传来熟悉的声音:“加油!再往前跑一段!”抬头望去,张老师在人群里使劲挥着手臂。我咬着牙坚持跑下去。冲过终点后,张老师安排同学扶住我,说:“别停下来,慢走一会儿,缓解一下。”我倚靠着同学走,接过张老师递过来的水,一边走一边傻乐。张老师也很高兴,不停地表扬我和其他参加长跑的同学。
后来再想起那些时光,眼前总是浮现教室窗外的香樟树,还有张老师递来的薄荷糖。
那些关怀从不用刻意提起,却像穿进窗的阳光,悄悄温暖了时光。如今翻阅旧课本,仿佛还能尝到薄荷的凉,触到红笔的温度。 (全媒体记者王世翠 通讯员罗俊梅 整理)
《襄阳晚报》(2025年9月12日3版)
编辑:张紫悦
审核:黄金丽 终审:杨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