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龄讲台乐分享 教学提质更有方

2025-09-12 10:37:12 来源:襄阳晚报人阅读

□全媒体记者朱月皎 通讯员袁怡 陈琪惠

2025学年秋季教师培训班上,伍信侨、李文玲、盛永新、王进4位教师代表,分别从精细管理、党建融合、三精教学、智能适老等四大维度分享实践经验,为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勾勒鲜活路径。

精细管理,

勤严细实勇于担当

昭明书院院长伍信侨秉持“办公室进课堂,用脚步量教学”的信条扎实履职,从“制度、教师、课堂、安全”四个维度系统发力,精管拓新深耕书院各项工作。

教学管理“严格温暖”。每学期“开学第一课”,各班必融入“数字 +X”内容,手把手教老年学员用手机查课表、签考勤,让规章制度在具体实操中入心入行。

教师管理“刚柔并济”。昭明书院严格执行教师行为规范,对违规行为“零容忍”;同时积极拓宽渠道吸纳优质师资,以关怀聚人心。

课堂管理“严中有活”。昭明书院坚持推门听课、随机巡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整改。

安全管理上“细致入微”。逢重大活动、天气变化必强调安全,让安全意识融入教学全过程,两年来实现安全“零事故”。

此外,昭明书院积极探索“活动+内容”模式:开办“文化襄阳大讲堂”,组织文史班学员实地研学,举办楚简书法艺术展;同时紧盯学员“心愿单”,推出英语角、朗诵沙龙等“爆款”项目,让学员老有所学、学有所获。

党建融合,

创新党课“声”入人心

“红歌红剧是党建与教学融合的天然纽带。创新的沉浸式党课不仅让党史故事‘声’入人心,更让学员在‘学、演、悟’中实现‘学艺’与‘强党性’双提升。”市老年大学音乐系党总支书记李文玲分享道。

今年上半年,为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音乐系党总支在校党委部署下,创新编排音画剧《沂蒙山·永远的丰碑》,打造了“有温度、有力量”的沉浸式党课。

“创演的成功离不开校党委的高度重视与团队的精心打磨。”李文玲表示,其间,校艺术总监驻组督导,资金、场地优先保障。

她本人身兼总策划、总导演与主演三职,逐字逐句为学员辅导台词、梳理情感,帮助零基础学员找准角色定位。

由党总支委员、各党支部书记和班长组成的“银发保障队”默默支撑幕后——服装道具组力求还原历史场景,音效字幕组营造沉浸氛围,宣传组扩大剧目影响力。

历经两个多月排练、打磨,这个沉浸式党课在该校校园开放日隆重首演。截至目前,已完成8场彩排、5场审核、2场正式展演,累计吸引观众1200余人,成功推动了党性教育从“说教式”向“体验式”升级。

李文玲表示,全系将以此为起点,持续探索党建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新路径,让红色旋律在银发课堂常响常新。

“三精”教学,

深耕课堂扎实教研

市老年大学摄影系特技班、无人机航拍班老师盛永新以“三精”准则——精心备课、精准教学、精细辅导,让银龄学员的镜头既留住岁月,又照见热爱。

备课有“心”。他将备课拆解为“三步走”,并将110分钟课堂拆成“四段式”:作品赏析、实操回顾、新课精讲与现场答疑。课件中的视频、照片全为原创,并特别设计“可视化操作流程图”,贴合银龄学习特点。

教学有“方”。他自购电脑,采用“手提电脑+大屏联动”教学模式,实现边巡视边讲授。教学中采用“小步走、即时练、互助学”节奏,每讲完一个关键步骤,立即让学员实操。

辅导有“情”。课后通过微信群即时为学员答疑,为进度慢或缺课的学员义务补课。去年以来,他所带班级从2个增至5个,实现教学质量与规模双提升。

智能适老,

教学插上AI翅膀

今年,生活应用系创新推出的“AI智能应用”和“AI手机拍摄”课程报名火爆。该系教师王进就“如何将AI融入手机摄影教学,帮助银发学员跨越数字鸿沟”分享经验。

针对老年学员视力、听力、记忆力不强等特点,她全面优化教学设计:讲解时语言通俗且同步展示文字,重难点用大号字体板书,操作步骤不超过三步,课后录制“大白话”解说视频发到班级群,方便学员反复复习。

面对学员手机型号不一、功能差异大的实际情况,她创新推出因“机”制宜的分层教学方案:对单镜头学员,重点训练主摄功能,同步引入“豆包AI”进行扩图处理,模拟超广角的开阔视野;对多镜头学员,则讲解镜头组合使用,并借助AI评片功能实时反馈构图、色彩与光线问题,给出改进建议。

新学期,她还将通过第二课堂采风、大型培训等活动,引导学员体验AI修复老照片、AI写文稿等实用功能,拓宽智能技术应用场景,让“智能适老”落地见效。

《襄阳日报》(2025年9月12日6版)

编辑:张紫悦

审核:黄金丽 终审:杨潇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