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晚报讯【全媒体记者赵亚丽 通讯员常晶晶 郑棋元】“检察官姐姐,我已经到新学校报到了,以后一定好好学一门技术,不让父母操心!”开学前夕,襄州区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部检察官接到小林(化名)的来电,电话那头激动的声音让检察官倍感欣慰。
去年6月,还在读初中的小林因一时糊涂,通过拉车门方式盗窃香烟,涉案金额达2500元。案件移送至襄州区检察院后,检察官并未简单就案办案,而是第一时间展开社会调查。调查发现,小林长期跟随奶奶生活,父母因常年忙于生意,对他疏于管教,缺乏家庭关怀的小林逐渐养成逃课习惯,在校外结识不良社会朋友后,模仿他人走上“拉车门盗窃”的歪路。
了解情况后,襄州区检察院着手化解矛盾,组织双方当事人调解。在检察官的引导下,小林的父亲主动赔偿被害人损失,小林也当面向被害人赔礼道歉,最终获得被害人的谅解。
调解过程中,小林与父亲之间冷漠的相处状态让检察官忧心不已。小林的父亲一句“他从来不听我的话”,道出了亲子沟通的困境。针对这一情况,该院迅速制订帮教方案,邀请专业社工为小林开展心理测评与干预,帮助他疏解心理压力、纠正认知偏差;向小林父母制发督促监护令,联合区妇联量身定制《家庭教育指导方案》,并依托该院与妇联、社区共建的“家庭教育指导站”,为其父母提供针对性指导,教他们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履行监护职责;同时,与小林所在学校签订《帮教协议书》,携手校方从学习、交友、日常行为规范等方面,对小林进行全方位监督、悉心帮教。
“专家指导后,我和儿子交流顺畅多了,孩子现在爱说话,还主动找我谈心!”今年初,检察官走访小林家时,小林的父亲欣喜地分享着孩子的变化。随着帮教效果逐步显现,7月11日,襄州区检察院综合考量小林犯罪情节较轻、积极赔偿并取得谅解、悔罪态度良好等情况,组织公开听证会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后,依法对小林作出不起诉决定。
9月,小林顺利进入某职业技术学校食品工业专业学习。如今,他彻底告别逃课岁月,成绩稳步提升,还主动加入学校志愿服务队。
小林的蜕变,是襄州区检察院完善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体系的生动例证。据了解,下一步,该院将持续深化“司法保护+社会力量”协作机制,整合多方资源,对更多涉案未成年人精准施策、倾心帮扶,用司法温度照亮他们回归社会、健康成长的道路。
《襄阳晚报》(2025年9月16日4版)
编辑:张紫悦
审核:黄金丽 终审:肖雨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