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万余元赔偿款陷入执行困境

樊城区人民法院巧解困局促双赢

2025-09-16 10:18:01 来源:襄阳晚报人阅读

襄阳晚报讯【全媒体记者赵亚丽 通讯员高尚】8月4日,随着最后一笔赔偿款到账的提示音响起,张某(化姓)紧蹙的眉头终于舒展。这场持续两年的工伤赔偿纠纷,在此时画上了句号,压在他心头的巨石也随之落地。

2020年4月,张某入职我市某机械公司。同年9月,他在工作中不幸被压伤,经鉴定构成五级伤残。2023年8月,劳动仲裁裁决某机械公司应向张某支付各项费用共计26万余元。然而,公司未主动履行裁决。同年10月,张某向樊城区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面对申请人急切的医疗和生活需求,执行干警章志扬迅速对某机械公司财产进行全面查控,发现其银行账户仅有少量存款,不足以支付全部赔偿款。

为了掌握更真实的情况,执行干警深入企业办公地及项目现场开展实地调查,了解到该公司虽暂时资金周转困难,但仍可维持运营,并具备较成熟的技术经验和稳定的销售渠道,待资金回笼后有望恢复履行能力。

“简单采取查封、扣押等强制措施,可能导致企业经营彻底陷入停滞,最终申请人的赔偿款也会落空,必须找到兼顾双方利益的突破口。”执行干警分析认为,此案双方分歧较大,关键在于平衡“胜诉权益兑现”与“企业可持续经营”。

秉持“实质性化解纠纷”的理念,执行干警先采取“背对背”的调解方式,充分听取各方诉求。随后,执行干警再组织“面对面”沟通,引导双方换位思考,逐步消解对立情绪。一方面,执行干警向企业负责人释明拒不履行判决的法律后果,引导其认清责任、积极筹措资金;另一方面,执行干警耐心安抚申请执行人情绪,为其提供充分表达的机会,传递法院坚决执行的决心,避免程序空转,从而缓解其经济与精神压力。

最终,执行干警提出折中方案:某机械公司先行支付部分赔偿款,剩余款项分期履行。方案很快得到双方认可,公司随即支付首笔款项。

“这笔钱真是雪中送炭!”收到钱时,张某难掩激动。这笔资金不仅保障了他的康复治疗,也缓解了家庭生活压力。

今年8月,某机械公司按约定付清最后一笔赔偿款,案件顺利执结。如今,张某正在做康复治疗,某机械公司也逐步走出经营困境,这起工伤赔偿纠纷最终实现了圆满解决。

《襄阳晚报》(2025年9月16日5版)

编辑:张紫悦

审核:黄金丽 终审:肖雨蒙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