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晚报讯【全媒体记者闵佳 通讯员李瑞琦】近日,老河口市人民法院通过柔性执法和全程跟进,成功化解一起陷入僵局的工伤赔偿纠纷,不仅帮助工伤职工小刘(化姓)顺利推进赔偿事宜,也促使企业与职工达成和解,实现了权益保障与纠纷实质化解的双赢效果。
此前,小刘受雇于一家建筑公司,在工地作业时不慎从高处坠落受伤,被依法认定为工伤。案件经老河口市人民法院审理,判决该公司向小刘一次性支付医疗费、伤残补助金等共计30万元。判决生效后,建筑公司希望小刘先配合保险理赔再补差额,但小刘心存顾虑予以拒绝,建筑公司也因赔付压力一再拖延,双方陷入僵局,执行迟迟没有进展。
小刘遂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案件承办法官程勇团队接手后,敏锐洞察到双方仍有协商意愿,于是迅速组织多轮调解。法官耐心倾听小刘的诉求,细致说明保险理赔对快速兑现赔偿的积极作用,同时向建筑公司释明履行判决的法律义务及拒不执行的风险,引导双方理性沟通。
在法官团队的持续努力下,小刘逐渐消除顾虑,同意配合保险理赔。为彻底打消当事人的担心,程勇团队主动延伸司法服务,陪同小刘办理医疗证明、鉴定及保险申报等各项手续,实时跟踪流程进展,确保理赔环节顺畅无阻。
最终,建筑公司先行支付小刘10万元赔偿款,并约定待保险理赔到账后立即结清余款。至此,这起历时数月的工伤赔偿纠纷在法院的善意执行下实现圆满化解。
《襄阳晚报》(2025年9月16日5版)
编辑:张紫悦
审核:黄金丽 终审:肖雨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