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韩国到襄阳,他们为何回乡造无人机?

2025-09-19 10:25:12 来源:襄阳晚报人阅读
江雨声(右)和俞天辰向记者介绍球形无人机

□全媒体记者徐勇 通讯员刘鑫 徐洪珍 文/摄

一支“00后”海归创业团队,扎根襄阳,在低空经济领域搏击风浪。短短数月,他们不仅自主研发了可自动回正的“不倒翁”无人机,还攻克技术难关,将一款超微型无人机的重量降至惊人的15克以内,且续航时间超过市场同类产品。

从痴迷技术的“爱好者”到拥有多项自主设计的“破壁者”,湖北飞印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一批志同道合的青年人,快速完成了从学习积累向主动创业的转变。如今,他们正以3D打印、软件开发、集群表演等多元化业务“反哺”研发梦想,成为我市低空经济产业中一股充满活力与想象力的新锐力量。

梦想启航:

“爱好者”的破壁之旅与趋势召唤

江雨声和团队的另一位核心成员俞天辰均毕业于韩国高丽大学。学习软件开发的他们原本可以在海外获得一份薪资可观的工作,但文化差异让他们始终感到“水土不服”,最终选择了回乡寻找发展机遇。

“回国,特别是回到家乡,是想抓住属于自己的时代机遇。”江雨声坦言,选择无人机领域,首先是源于内心纯粹的热爱。真正的转变始于他在襄阳航空研究院实习时遇到了几位在无人机领域深耕多年的技术专家,这些专家成了他闯入无人机世界的“引路人”。

从小就喜欢琢磨电器的他,在那两个月开启了“疯狂学习”模式。白天完成本职工作,晚上就利用AI学习无人机的相关知识,从飞控原理到结构设计,从电机电调到软件调试。为了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转换,他从网上购买相关零件,自己动手组装、调试,经常研究到凌晨。

“那段时间,他经常对着一堆零件和电脑屏幕较劲。”凭借着这股痴迷的劲儿,他在短短两个月内飞速成长,其进步速度连科班出身的伙伴都感到震惊。团队成员俞天辰坦言:“他在短短两个月之内从无人机技术小白到成功组装调试好一架无人机,令人有‘士别三日,刮目相看’的震撼。”

真正点燃创业决心的,是强烈兴趣与时代浪潮的碰撞。在了解到湖北省正大力规划和发展低空经济产业后,他们意识到,家乡将成为一片全新的热土。“政策东风已至,我们相信这里能承载真正的研发梦想,而不仅仅是应用与仿制。”

契机来临总在不经意间。工作实践中,江雨声发现,“炸机”是用户操作无人机的痛点之一,能否研发一款坠落后不受损伤、还能重新起飞的无人机呢?这成为他们新的研发方向。于是,江雨声和几位志同道合的伙伴利用业余时间,在没有任何项目支持和资金投入的情况下,纯粹凭着个人热爱研发出一款采用独特“不倒翁结构”的球形无人机原型机。这款飞机因其出色的抗坠毁能力和模块化的多功能设计(可搭载喊话器、喷洒装置等),意外地获得了前来参观的业内专家的高度评价。

这份来自专业人士的认可,如同一剂强心针,让团队清晰地看到了自身创意的市场价值与技术独特性。他们逐渐意识到,唯有成立自己的公司,才能最有效地保护这份知识产权,并将其转化为推动自身发展的核心资产。于是,独立创业的决心变得无比坚定。

立足现实:

“打印”现在,“编队”未来

梦想固然美好,但“活下去”是创业公司的第一要务。面对研发的高额投入和紧张的现金流,这群年轻人展现出务实的另一面。

“我们必须先自我造血才能生存下来。”江雨声介绍,目前团队的主要现金流来源于三项业务:其一是高精度3D打印服务。他们曾为完成一万个电机架的订单“机器都快打冒烟了”。吃过“薄利多销”的亏后,他们迅速调整策略,利用技术优势转向高端定制化服务,使用尼龙碳纤维等高性能材料,并采用“按克售卖”的模式,在确保质量过关的基础上,将利润大幅提升。

其二是软件开发。团队成员俞天辰正在开发一款手机端的开源无人机地面站软件,旨在让飞手能通过手机端直接调试无人机参数,从而简化专业操作,目前虽未实现,但体现出其聚焦用户体验的思考。

其三是承接无人机集群飞行表演项目。团队中有成员曾参与过类似重大项目,具备专业的编队程序设计与现场指挥能力,这正是他们能从众多应用中选中此项作为现金流补充的技术底气。

这些项目虽非他们的终极梦想,却有效地支撑着公司的日常运营,让团队的研发初心得以延续。

未来可期:

将继续坚守研发初心

尽管当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飞印团队的初心从未改变——那就是成为一家真正的无人机研发企业,创造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

那曾引发关注的“不倒翁”无人机,现已进入专利申请阶段。而另一款同样投入了大量精力的超微型无人机,则代表了他们在技术上的极致追求与自我超越。

为了攻克机身变轻巧的难题,他们使出了浑身解数,从创新性地改造天线,再到更换轻薄的Wi-Fi天线膜,历经无数次的修改、调试,将机架再减重2.1克,使此款无人机整体重量达到惊人的14.99克。这种微型飞行器,不仅实现了远超同体积产品的35分钟超长续航,还为复杂环境勘察、密闭空间搜救等专业领域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

湖北飞印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中“飞印”二字即是3D打印技术与无人机的结合,同时又有英语谐音FREE(自由)的意思。自由是一种态度,它让年轻人敢于挑战传统、拥抱变化,勇敢追求心中的梦想。

因为有着共同的目标,团队的凝聚力如同星辰汇聚,照亮前行的道路。每一次打印、每一次编码,都是在为他们的无人机梦想积蓄力量。

“我们的长远目标,是成为低空经济领域一家以研发为核心竞争力的高科技企业。”江雨声望向窗外的天空,“也许不久的将来,这片天空中翱翔的,就有我们襄阳自己设计、制造的创新之鹰。”

从海归学子到返乡创客,从兴趣发烧友到低空经济的逐浪者,这群年轻人的故事,正是湖北抢抓低空经济新机遇、吸引青年人才回乡创业的一个生动注脚。

《襄阳晚报》(2025年9月19日4版)

编辑:张紫悦

审核:李云飞 终审:王婷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