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干部管理素养 赋能高质量发展

——“干部素质提升年”关于“五化管理法”的理解与思考

2025-10-14 09:55:41 来源:襄阳日报人阅读

李天艳

“五化管理法”是襄阳市委、市政府贯彻新发展理念,创新提出的重要工作方法论,是提升治理效能的重要抓手,是锤炼干部作风的有效途径。

五化管理法,即工作目标化、目标项目化、项目工程化、工程责任化、履责考核序位化。

工作目标化。目标是管理的起点,是将“工作要求”转化为具体的目标。

明确“为什么干”:各部门的目标必须与单位发展战略目标同频。明确“干到什么程度”:目标必须有量化指标。明确“谁来认领目标”:目标必须落实到具体责任人,要避免“集体负责=无人负责”。

目标项目化。目标确定后,关键是将目标转化为可操作的项目。

项目要有“边界”:明确项目的“范围”“时间”“资源”。项目要有“节点”:将项目分解为若干关键里程碑,每个节点都要有明确的交付成果。项目要有“接口”:各个项目之间有时候要协同联动,通过接口管理避免“各自为战”。例如,“劳动教育品牌项目”需要与“课程建设项目”对接(开发劳动课程)、与“德育活动项目”对接(组织劳动实践)、与“后勤保障项目”对接(提供场地物资)。

项目工程化。项目确定后,需要以“工程思维”推进实施。

计划“精细化”:制定“项目进度表”,明确每个阶段的任务、责任人、完成标准、所需资源。资源“集约化”:建立项目资源池,统筹人力、财力、信息等资源。比如,学校的“名师工作室”可以作为公共资源,为多个教学改革项目提供指导;“校园数据平台”可以为多个部门的项目提供数据支持,避免重复投入。风险“预控化”:提前识别项目风险,制定应急预案。例如,大型活动项目要预判天气变化、人员密集、设备故障等风险,提前准备预备方案、医疗团队、备用设备。

工程责任化。工程推进的关键在责任,责任化管理要做到“三落实”。

落实“责任主体”:每个工程都要明确“第一责任人”“直接责任人”和“协同责任人”。落实“责任清单”:将责任细化为“必须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违反怎么办”。落实“责任追溯”:建立“责任台账”,记录每个环节的执行情况;定期开展“责任复盘”,分析责任落实中的问题。

履责考核序位化。考核是管理的“指挥棒”,序位化考核要把握“三原则”。

指标“可量化”:用数据代替主观评价。例如,“德育工作考核”可以从“主题活动参与率”“学生满意度”“家长满意度”等量化。过程“可追溯”:建立“阶段考核+终结考核”的全周期考核机制。结果“可运用”:将考核结果与干部的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直接挂钩。

“五化管理法”是应对教育改革挑战的必然选择。近年来,襄阳五中在对标“基础教育全国一流学校”的目标上,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本质上都是“管理精细化”不足的表现。而五化管理法正是用“结构化思维”破解管理难题:目标化破解“方向散”的问题,项目化破解“任务虚”的问题,工程化破解“执行乱”的问题,责任化破解“担当弱”的问题,考核序位化破解“动力不足”的问题。

“五化管理法”是提升干部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工作目标化锤炼“战略思维”。制定目标时,干部必须跳出“部门视角”,思考“这个目标是否符合学校整体发展?是否回应了师生需求?是否具有前瞻性?”

目标项目化锤炼“系统策划”。把目标转化为项目,需要干部具备“拆解能力”和“整合能力”。比如“校园文化建设目标”,要拆解为“环境文化改造”“制度文化完善”“精神文化培育”等项目。

项目工程化锤炼“执行落地”。工程化管理要求干部要“抓细抓实”。比如教务处推进“分层教学项目”,不仅要制定方案,还要具体到“如何分层”“如何备课”“如何评价”,甚至要考虑“分层后学生的心理调适”。

工程责任化锤炼“担当作为”。当干部明确“这件事我必须负责到底”时,就会主动想办法、解难题。比如总务处负责“食堂改造项目”,责任人既要保证工程质量,又要控制成本,还要确保施工期间不影响学生就餐,这种“多重责任”倒逼干部提升统筹协调能力,培养担当精神。

履责考核序位化锤炼“自我革新”。考核不是目的,而是通过序位对比发现差距,推动干部反思“为什么别人做得好?我哪里可以改进?”

“五化管理法”是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保障。从效率维度看,五化管理减少了内耗,责任清晰了,效率自然提高了。从质量维度看,五化管理提升了实效。从活力维度看,五化管理激发了动力。考核序位化让“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不一样,干部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干部要真正用好五化管理法,必须实现“三个转变”。

从“经验驱动”转向“系统思维”——做“会谋划”的管理者。

学会“拆解问题”:遇到复杂任务时,用“目标—项目—工程—责任”的逻辑拆解,把“大问题”变成“小任务”。学会“协同资源”:跳出“部门壁垒”,主动与其他部门沟通协作。学会“动态调整”:管理不是“一锤子买卖”,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计划。

从“被动执行”转向“主动担当”——做“敢攻坚”的实干家。

“向前一步”领任务:不要等待领导“派活”,而是主动思考“我能为学校发展做什么”。“啃硬骨头”破难题:聚焦学校发展的“卡脖子”问题(如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教师职业倦怠、青年教师成长慢、家校协同不足),用“五化管理法”攻坚。“钉钉子精神”抓落实:对定下来的任务,要一抓到底、务求实效。

从“单兵作战”转向“团队赋能”——做“会带队伍”的领导者。

“目标共商”聚共识:制定目标时,广泛征求团队成员的意见,让大家参与决策。“责任共担”激活力:将项目责任分解到团队成员,让每个人都有“存在感”和“成就感”。“成长共促”提能力:通过“传帮带”“项目实战”“外出学习”等方式,帮助团队成员提升能力。

(作者系襄阳市第五中学校长)

《襄阳日报》(2025年10月14日5版)

编辑:张紫悦

审核:金成岑 终审:王婷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