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网评论员 周钰婷(襄阳市文学院)
当华山之巅的救援故事通过屏幕传遍全国,当“逆行”湛江的身影在网络上收获万千点赞,2025襄阳市网络文明宣传月启动仪式上分享的“襄见美好·凡人星光”感人故事,生动地诠释着千万凡人的星光在网络上汇聚,凝成襄阳城市文明星河;而城市的文明沃土,又让每一点星光愈发璀璨。这种双向奔赴的文明实践,正是网络时代城市温度的展现。
网络让凡人善举突破地域界线,让襄阳温度抵达千里之外。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朱伟,在华山救人后主动退掉12张火车票,提前结束“五岳之旅”。他的事迹经多家主流媒体报道后,“有情有义襄阳人”在社交平台刷屏,无数网友留言“这才是青春该有的模样”。无独有偶,襄阳00后青年韩金宇千里驰援湛江抗疫,这份“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情义,通过网络让两座城市的联结更加紧密。网络的放大效应,让这些发生在异地的襄阳故事,打破了“城市文明只在本地闪光”的局限,让襄阳温度引起共鸣,成为全国网友感知古城文明的窗口。
网络让点点星光汇聚成星河,让城市文明实现传递延续。在襄阳,100余万张“时间存折”记录着志愿者的点滴奉献,1400万小时的服务时长通过网络平台被看见、被传颂。当退役军人许海雨天救助摔倒女孩的场景被路人拍下上传,当马梦琪跪地超1000次按压上演极限救援的故事感动整座城,这些碎片化的瞬间经由网络聚合,形成了“行善光荣”的强烈共识。“原来英雄真的在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因身边的星光而加入志愿服务队伍,这种“看见—感动—行动”的感召力,正是网络文明激活全民向善的生动写照。
网络让城市文明转化为发展动能,成为城市发展竞争力。一位襄阳“的姐”在出租车上对家乡的热情推介,被客商随手记录传播,最终促成5亿元项目落地生根。这个“一句话引来金凤凰”的故事,生动证明网络时代的城市形象,早已不是官方宣传的独角戏,而是千万市民言行的集体呈现。从乡邮员黄德印30年坚守山区邮路的事迹被制成短视频,到汉江义务救护队在风浪中救人的画面冲上热搜,这些带着烟火气的故事,让外界看到襄阳不仅有古城墙的厚重,更有普通人的温暖。当文明成为城市最亮眼的名片,发展便有了最坚实的根基。
从华山之巅的援手到湛江抗疫的身影,从志愿服务的“红马甲”到街头救助的路人,襄阳的凡人星光之所以能汇成星河,网络的传播力功不可没。它让善意跨越山海,让感动直抵人心,更让一座城市的精神底色被清晰看见。在这个人人都是传播者的时代,每一次对善举的点赞,每一次对感人事迹的转发,都是在为城市文明星河添砖加瓦,更是为整个社会向上向善凝聚力量。
编辑:王鑫
审核:黄金丽 终审:郭玉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