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奋力书写践行“两山”理念的襄阳答卷

2025-10-28 10:04:48 来源:襄阳日报人阅读

胡玲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增强绿色发展动能。”

襄阳地处鄂西北部、汉水中游,是长江经济带重要的绿色增长极,必须当好践行“两山”理念的主力军和排头兵。以“生态环境优渥”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来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持续提升发展“含绿量”,努力为建成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构筑坚实的生态环境支撑,让绿色生态成为支点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最美底色。

首先,做实调查评价,全面摸清家底。摸清生态底数是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必要前提。做实调查监测工作,要有序推进自然资源确权登记,为“绿水青山”可转让、可出租、可抵押、可入股等界定合理的权责归属。要开展生态产品信息普查,强化调查监测体系,利用网格化手段,摸清生态产品数量、质量、特点和利用情况,建立持续跟踪、开放共享平台。要分类建立生态产品价值评价体系,物质供给类产品直接进入市场交易实现价值,或通过生态产品认证和区域品牌建设提高其溢价价值;调节服务类产品如森林带来的空气净化、水源涵养和气候调节等,要通过政府补偿、损害赔偿等方式实现其价值;文化服务类产品如旅游休闲、自然教育等,要通过政府和市场双轮驱动来促进其价值实现。要逐步制定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规范,完善不同类型的生态产品经济价值核算办法,要做实生态产品的调查监测与评价核算工作,全面摸清家底,有效核算价值量,才能破解生态产品“难度量”的问题,逐步完善全市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体系,为生态产品价值经营开发和价值实现提供基础支撑。

其次,做强经营开发,拓展转化路径。健全生态产品经营开发机制是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关键。做强经营开发文章,要推进生态产品供需精准对接,进一步发挥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引领作用,抓好全国性农产品交易储备加工中心建设,将“襄飘天下”品牌矩阵纳入襄阳市生态产业产品推荐名录,提高襄阳生态产品的社会关注度和可信度,打响“襄飘天下”全品类农产品品牌。充分发挥襄阳综保区、经开区、跨境电商综试区、襄飘天下品牌运营公司等开放平台的渠道作用,通过线上线下渠道融合等方式,促进生态产品的推广应用和市场交易。针对丰富的林业资源,建立林业碳汇信息库,加快组建襄阳市碳资产管理公司,推进林业碳汇项目供需精准对接。要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因地制宜发展原生态种养模式,在森林资源丰富的县城打造一批特色优质生态农林产业基地,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旅融合等;在水资源丰富的地区采取绿色循环生态渔业模式,发展稻田养鱼、以荷养虾、鱼菜共生等。围绕襄阳粮食、生猪、茶叶等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打造特色农产品,以精深加工为核心,以产业链延伸为重点,提高生态产品价值链。有条件的地区积极探索各类新型业态,发展生物医药、清洁能源、电子信息等生态工业和森林康养、文化遗迹等生态服务业。要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增值,建立属于襄阳的品牌形象宣传口号,充分发挥“襄飘天下”区域公用品牌的影响力,提高生态产品品牌溢价,加强生态产品质量认证和信息可查。依托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探索与生态产品经营开发权益挂钩的体制机制,发展矿山生态农业、矿山生态旅游业等实现价值增值。

另外,做好保护补偿,提升整体效益。健全生态产品保护补偿机制是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有效路径。要完善纵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转移支付。以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中的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如保康县、南漳县,秦岭—大巴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源涵养重要区如谷城县、宜城市,秦巴山地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生态区如老河口市等为重点,加大生态补偿力度。完善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生态补偿资金分配机制,加快研究设立生态保护补偿基金,以市场化手段拓宽纵向生态保护补偿资金渠道,创新补偿资金使用方式。加大对生态保护主体的正向激励,对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作出贡献的单位或个人要分类分级予以补偿,把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结合起来,探索多样化的奖励方式。要建立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通过协商等方式建立生态受益地区与生态保护地区的共同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将出入境断面的水质和水量监测结果等作为重要依据,开展汉江、沮漳河、滚河、蛮河、南河、小清河、唐白河等重点流域的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学习鄂州在推进水环境质量横向生态补偿方面的经验做法。持续探索跨区域河流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合作机制,加强与十堰、南阳、宜昌等地区在流域保护与治理、开展项目谋划、环境污染应急联防等方面的合作。要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联合各部门严格落实《襄阳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等规章制度,加强与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等部门的交流合作,强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行政执法、环境公益诉讼的衔接,提高生态环境损害行为的违法成本。各地按照实施方案做好线索筛查、案件办理、诉讼、资金管理、鉴定评估、完善收费标准等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权益。

最后,做足保障推进,打造最优服务。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保障和推进机制是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重要支撑。要建立生态产品价值考核机制,明确将生态产品总值指标纳入襄阳重点生态功能区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或地方常规性考核中。更好地推进考核机制有效实施与应用,让考核结果在政策制定、资源分配、绩效评估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要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利益导向机制,通过“数字化、市场化、智能化”等机制创新,建立覆盖政府、企业、个人等的“生态账户”,实行“正面负面清单+生态积分动态管理”的办法,提供多元化融资渠道、贷款优惠和绿色金融服务等便利,促进更多主体积极参与生态保护和价值转化。鼓励各地区积极探索多样化利益导向机制,建立生态基金、生态银行、生态股权等,进行全面监督和系统评估,均衡合理地进行利益分配。要加大绿色金融和资金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襄阳市关于加快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实施意见》,增加资金供给量,鼓励政策性银行为重要领域、重点区域和重大项目的绿色发展提供稳定的中长期资金支持。引导其他银行规范开展各类绿色信贷、债券、抵押、质押等业务,推出新型绿色金融产品。要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推进机制,各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配备专业人员形成合力。推进自然资源禀赋相对突出的地区先试先行,结合襄阳丰富的森林、河流、矿产等储备情况开展实践探索。联合市内外有关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关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大理论和科学技术问题的合作研究,加大生态环境领域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积极争取国家及省级相关支持,打造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示范基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等。

(作者系中共襄阳市委党校经济学与经济管理教研室教师)

《襄阳日报》(2025年10月28日6版)

编辑:张紫悦

审核:金成岑 终审:王婷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