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晚报讯【全媒体记者赵亚丽 通讯员王帅 谭丹】“司法救助金已通过审批,母亲也住进了福利机构,我终于能安心工作了。”近日,小李(化姓)来到襄州区检察院,向办案检察官表达感谢。这起由刑事案件引发的家庭困局,在襄州区检察院“司法救助+社会化托底”的帮扶下迎来转机。
2024年初,小李的父亲李某某(化名)与同村村民刘某某(化名)饭后散步时,因琐事发生口角,争执中酿成惨剧,李某某身亡。经襄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刘某某被判处死缓。但刘某某系五保户,赔偿能力有限,无力履行全部民事赔偿责任,小李一家面临因案致困风险。襄阳市检察院在办案中发现该司法救助线索后,迅速移送襄州区检察院。
襄州区检察院检察官实地走访调查发现,受害人李某某的妻子张某某系智力残疾二级,无劳动能力,儿子小李在襄州区工作。家庭的“顶梁柱”突然离世,照顾母亲的重担全落在小李肩上。经调查核实,该院认定小李家符合救助条件,依法启动司法救助程序。
“司法救助只是暂时的,对智力残疾人的长期照护才是这个家庭真正的难题。”考虑到张某某的特殊状况,以及小李因工作难以全天候照料母亲的实际情况,办案检察官在推动司法救助的同时,主动联系张某某所在村委会,共同评估其生活风险,协调专业福利机构为张某某提供日常托管服务。
目前,襄州区委政法委已完成该笔司法救助金审批。小李的母亲顺利住进福利机构,由专业人员照护。困扰小李的难题得以解决,他得以安心工作,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
据了解,襄州区检察院始终践行“应救尽救”的司法救助理念,通过“全链条”救助服务,切实维护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合法权益。下一步,该院将持续深化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的衔接机制,以更实举措传递“检察温度”,为更多陷入困境的家庭托起生活希望。
《襄阳晚报》(2025年11月4日5版)
编辑:张紫悦
审核:罗安 终审:刘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