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时评|“项目潮”里见担当 古城襄阳写新章

2025-11-10 09:58:49 来源:汉江网人阅读

汉江网评论员 杨恒祥(襄阳市樊城区屏襄门街道)

在全国高质量发展攻坚与中部崛起战略深化的关键阶段,湖北锚定“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目标,于2025年四季度掀起“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热潮,省委书记王忠林明确提出以高能级项目夯实发展根基。在此大局下,襄阳以“单季度签约百亿项目6个、总金额1621.24亿元”的实绩破题,《襄阳日报》聚焦的“百亿项目潮涌”,正是古城以项目为笔书写时代担当的生动注脚。这股“项目潮”不是天上掉馅饼,而是襄阳以实干为桨、以担当为帆,在高质量发展航道上劈波斩浪的必然结果。

23天敲定百亿项目,襄阳用“靶向服务”跑出“加速度”。总投资106亿元的东风新能源智能越野车项目,从市委主要领导对接到签署协议仅用23天,这背后是“专项专班+政府引导基金”的精准发力。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亲赴武汉谈判,经信局、汉江国投与东风公司连夜打磨协议,资本运作组同步撬动社会资本,把“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招商机制玩出了新花样。这23天,不是简单的“时间压缩”,而是对“四上”企业调研成果的深度转化。当其他城市还在为“油转电”转型发愁时,襄阳已通过链式招商,让本地1500余家汽车零部件企业搭上新能源快车。“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襄阳的效率革命,正是日积月累服务企业的厚积薄发。

60个项目千亿签约,襄阳以“链式思维”织就“产业网”。双节期间,襄阳在全省“楚商回乡 共建支点”活动中签下60个项目,其中楚能新能源220亿元锂离子电池项目达产后年产值超160亿元,更带动“三电”系统配套企业扎堆落户。这背后是襄阳“链主牵引+集群发展”的生态构建智慧。当其他地方还在单打独斗招项目时,襄阳已把本地项目嵌入全省产业链——东风项目“以整带零”,楚能项目“补链强链”,既填补了鄂西北先进制造集群的短板,又契合了国家“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战略要求。这种“融入全局谋发展”的布局思维,恰似“一盘棋”里的“关键落子”,让襄阳在湖北“建支点”大局中稳占C位。

40平方米补偿底线,襄阳用“民生温度”托起“幸福底”。产业项目轰隆推进时,襄阳同步出台新修订的房屋征收补偿办法,明确“唯一住房不足40平方米按40平方米补偿”,设置签约奖励与困难群体补助。这看似“小事”,实则“大事”——当106亿新能源项目扩能遇上征收补偿的“40平方米底线”,当百亿产业潮涌碰撞民生保障的“刚性制度”,襄阳用行动诠释了“发展为民”的初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襄阳的民生导向,正是对这一要求的生动实践。产业项目的GDP增长,只有通过民生政策“转化”,才能成为群众认可的“幸福指数”。

从23天的项目速度到1600亿的签约规模,从产业链的生态构建到征收补偿的民生温度,襄阳的百亿项目潮,是湖北“建支点”大局中最鲜活的实践样本。这股“项目潮”里,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有“慢不得”的危机感,更有 “坐不住”的责任感。当每个百亿项目都连着产业未来,当每个民生政策都系着群众期盼,襄阳用实干证明:担当不是口号,而是“想干事、快干事、善干事、成大事”的行动自觉。

项目潮涌是古城的脉动,民生改善是发展的底色。站在中部崛起的历史坐标上,襄阳正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续写“建成支点”的古城传奇。梦在前方,路在脚下;担当在肩,未来可期!

编辑:罗安

审核:黄金丽 终审:郭玉龙


编辑:罗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