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时评|诗酒文脉赋能,激活乡村新动能

2025-11-10 10:05:18 来源:汉江网人阅读

汉江网评论员 王建玲(襄阳市樊城区机关事务服务中心)

第二十二届中国农产品交易会上,襄阳以“襄飘天下”展区惊艳四座,2750万元意向订单的背后,是千年诗城文脉与现代农业的深度交融。当孟浩然诗句化作展台上的文化符号,当李白诗韵融入糯米黄酒的醇香,这场以诗酒为媒的文化赋能农业实践,为乡村振兴开辟出一条充满诗意的创新之路。

文化IP是农业品牌的关键要素,让地方“土味”特产升华为浸润文脉的“城市名片”。襄阳创新性地将孟浩然IP等本土文化元素融入展区设计。古色古香的装饰与诗词氛围相得益彰,彰显了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厚底蕴,让农产品在古韵诗香中实现价值跃升。其中“开元李白”糯米黄酒的创新十分亮眼,它承袭唐代襄阳酿酒古法,既保留传统黄酒的醇厚,又精准契合现代人“健康微醺”的消费需求。早餐配襄阳牛肉面是市井烟火,餐后小酌是雅致闲情,这款单日热销50吨的本地风味,让消费者在杯盏之间感受着历史名城的文化底蕴。展会上,从连锁餐饮采购商到年轻消费者,无不被这杯“有故事、有风味、有温度”的黄酒吸引。这正是文化IP的魅力所在,它让“开元李白”在传统低度酒需求激增的浪潮中,不仅讲述着襄阳故事,更稳步迈向全国市场。

产业支撑是文化赋能的基础保障,让文化价值通过完整的产业链得以体现。襄阳构建了从标准化种植到全渠道营销的完整产业链,为文化赋能提供有力支撑。“开元李白”黄酒从糯米精选到匠心酿造的全流程把控,与“復泰华”菜籽油建立5万亩种植基地、推动产学研融合的品质追求相得益彰。这些实践印证了文化赋能必须建立在坚实的产业基础之上。文化之泉只有汇入产业之河,才能滋养出茁壮的农业之树,形成“文化提价值、产业强支撑”的良性循环。正如“復泰华”浓香菜籽油通过“龙头企业+村委会+合作社+基地”模式带动农民增收,更在展会现场实现线上成交近10万元,签下超150万元意向订单。

创新路径是农业发展的突破方向,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的活力。襄阳通过政企联动、多元拓展的创新实践,让文化基因深度融入农业发展。南漳县组织荆楚油脂、裕农菌业等四家龙头企业参展,集中推介“双低”菜籽油、香菇等区域公用品牌农产品,县政府领导亲临展区推介,与客商深入交流特色优势与发展成果;老河口市领导实地调研东北市场需求,为企业扩大品牌影响力支招;襄阳牛肉面作为展区“流量担当”,以热辣鲜香的风味收获550万元意向订单,襄阳高香茶也达成3.6万元现场销售额及50万元合作意向。这些举措让文化基因深度融入产品内核,当消费者选择这些产品时,既是对产品的认可,更是对襄阳诗酒文化、市井风情的认同,让农业彻底摆脱“土味”标签,成为承载地方故事的文化载体。

站在乡村振兴的历史坐标上,文化赋能农业的意义愈发清晰。它让沉睡的文脉资源活起来,让传统的农业产业潮起来,让分散的乡村资源聚起来。当“开元李白”的醇香与“復泰华”的匠心走向广阔天地,当牛肉面的烟火气与高香茶的清雅香飘遍南北,这不仅是产业的繁荣,更是传统文化在与现代消费碰撞后,所实现的一场从产品到业态的深刻转型。

“农,天下之大本也。”展会有期,但发展之路无限。当黄酒的醇香遇见远方的知己,当诗酒的笔墨写进寻常生活,襄阳的这份匠心便能跨越山河,在更广阔的天地生根开花。这既是对千年农耕文明的温情回望,更是乡村振兴路上最富诗意的开拓。

编辑:罗安

审核:黄金丽 终审:郭玉龙

编辑:罗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