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韩秀嫣通讯员龚雪梵
观城镇,功能升级绘就便捷新图景;
访村庄,和美宜居描浓幸福底色;
望沃野,产业提质夯实增收根基;
行通途,路网纵横畅通发展脉络。
初冬的襄阳乡村,处处涌动着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蓬勃生机,奏响了乡村全面振兴的时代强音。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我市深入领会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转化为具体实践,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要求。以功能镇区、和美乡村、实力产业、美丽路网“四项行动”为抓手,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湖北建设农业强省、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注入襄阳动能,为襄阳打造中西部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筑牢“三农”压舱石。
功能镇区:架设城乡融合桥梁
初冬时节,位于襄城区尹集乡的襄阳市佰悦通达物流有限公司内,一辆辆无人配送车整齐列队,即将驶向田间地头。这一场景,正是襄阳市以功能镇区为支点,推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生动缩影。
“以前取快递要跑十几里路,有时来回车费比快递费还贵。现在很方便,在家门口就能取快递。”姚庵村村民赵珊感慨道。
群众的赞誉,得益于襄城区织就一张贯通城乡的物流网络。更令人欣喜的是,“电商+基地+农户”的创新模式,借助便捷的物流网络,让各乡镇的特色农产品通过直播带货等新业态走向全国,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路径。
今年以来,我市以功能镇区为节点,持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统筹基础设施建设和管护,加强农业生产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襄阳大地上,一幅以规划为引领的功能镇区蓝图正在精心绘制。截至目前,2025年重点建设的36个乡镇中,9个需纳入市、县统一组织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乡镇已完成编制,27个需单独编制镇级国土空间规划的乡镇已形成初步方案。
从《李庙镇张家坪旅游区综合整治规划》编制完成,到保康县城关镇土门河沿线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按程序推进,一张张规划蓝图正在变为生动现实。
保康县店垭镇的客运站修缮后焕然一新;南漳县九集镇投资3700万元的九仙观农产品交易中心建设加快推进;谷城县西关街供水管网改造惠及3.5万名居民……
放眼各地,全市围绕基础完善、功能优化等重点任务谋划的275个重点项目,截至10月中旬,126个已启动实施。
截至10月中旬,全市清除卫生死角万余处,清理积存垃圾近4200吨,修缮破损路面共82587平方米;组建117支共5110人的乡镇应急救援队伍,1024个应急避难场所全面建成,36个重点建设乡镇全部完成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修订……
曾经困扰群众的“脏乱差”现象一去不复返,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防护网越织越密。
在夯实基础的同时,各地立足资源禀赋,走出各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高新区推动镇区功能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让镇区成为产业集聚“高地”和群众安居“福地”;枣阳市吴店镇将汉文化融入“功能镇区”建设,打造汉文化特色镇。
如今,襄阳城镇正以其独特魅力,照亮乡村振兴的前行之路,架起城乡融合的崭新桥梁。
和美乡村:绘就景美人和画卷
10月底,在陕西延安举办的首届中国文明乡风大会上,谷城县五山镇堰河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闵洪艳作为湖北省唯一基层党组织代表,分享了文明乡风建设的“堰河经验”。
堰河村这个藏在深山的小村庄,坚持走绿色路、吃生态饭、挣环境钱、发旅游财,如今已跻身国家4A级景区,荣获“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称号等20余项国家级荣誉,实现了“一家一栋小洋楼、一家一辆小轿车、一家一个致富项目、人均存款10万元”的共富愿景。
闵洪艳坦言:“堰河村之所以取得这么好的发展成就,一是靠党的好政策,再一个就是党员干部带领群众不断推进文明乡风建设走深走实、见行见效,为村级各项事业健康发展、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堰河的蝶变是襄阳和美乡村建设的生动缩影。今年以来,襄阳以和美乡村为目标,重点实施基层治理提升工程、基础设施提升工程、人居环境提升工程和文明乡风提升工程,打造宜居宜业环境。
截至10月中旬,全市累计清理“三堆两垛”10.1万个,整治“三乱”2.5万处,清理沟渠5513公里、堰塘5133个;在“四项行动”2025年确定的1029个和美乡村中,已有310个村完成环境整治提升任务;美丽路网2025年精品路沿线206个重点村建设进度达65%;农村厕所建改完成5442户,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实现全覆盖,实施垃圾分类的自然村占比提升到59%,污水治理率提升到65.8%。
环境之变催生治理之变。宜城市雷河镇民主村的“百姓钉”平台让村民诉求“一键直达”;枣阳市环城街道办事处东郊村的废弃石磨变身“议事亭”,成为村民说事论理好去处;南漳县九仙观村“法治诊所”通过“四诊”工作法推动村规民约落地。
文明乡风改变乡村面貌。襄城区尹集乡白云村有了红白理事会,酒席不再铺张;枣阳市杨垱镇桃园村开展“三联三帮”活动,党员帮扶留守群体;保康县尧治河村深入挖掘尧文化、红色文化和创业文化,实现“富口袋”与“富脑袋”协同共进。
随着一个个村庄的美丽蝶变,襄阳的和美乡村建设正在连点成片、全域推进,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治理能力不断提升,文明乡风浸润人心。
实力产业:夯实共同富裕根基
深秋十月,谷城县城关镇老君山村的林间,村民们躬身劳作,将一株株嫩绿的黄精幼苗栽种在林间。
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小山村,正朝着“湖北省林下黄精第一村”的目标迈进。从去年的80亩到今年新增160亩,从种植到深加工,一片片黄精在这个小山村扎下希望的种子。
村民陈大哥告诉记者,村里还同步建成黄精九蒸九晒加工厂房。“产业链延长了,我们的收入更高了。感觉整个村子都活了起来,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这片孕育“黄金草”的沃土,见证了襄阳以实力产业支撑乡村振兴的坚实步伐。
产业兴则乡村兴。襄阳着力推动蔬菜、水果、茶叶、渔业、中药材、种业六大产业提质增效,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腾挪特色种养业发展空间。
今年1—9月,全市农业产业交出亮眼成绩单:蔬菜产量增长3.6%,园林水果、瓜果、茶叶产量分别增长3.9%、5.2%、6.6%;水产品增产0.6万吨;中药材林下种植面积增至19.75万亩;种业审定新品种20个,“扶麦368”单品覆盖率提升至10%。
10月中旬,在保康县城关镇土门村保康高地有机茶叶有限公司的茶叶加工车间里,总经理王怀刚指着正在运转的机器介绍:“我们通过优化产品结构,将夏秋茶打造成新的增长点,有效延伸了茶叶产业链,现在我们的茶产品在市场上非常抢手。”
产业链持续延伸的路径越走越宽。襄阳聚焦食品加工、纺织服装、板材家具三大领域,推动农业产业升级。1—8月,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714.1亿元,同比增长7.2%,其13.6%的高增加值增速,直接拉动全市工业增长2.9个百分点。
驱动产业变革的,正是万千蓬勃成长的市场主体。
襄阳“双管齐下”:一方面强化招商,另一方面聚力培育。截至10月中旬,我市新引进农业产业项目176个,4家大型央(国)企与我市签署163亿元合作协议;25家农产品加工企业获评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总数达到102家;新认定7家省级龙头企业,新增飘扬食品、蓝带啤酒2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全市省级以上龙头企业总数达到151家。
在龙头企业的示范引领下,更多特色品牌在襄阳遍地开花。
襄州区朱集镇雷庄村“襄湘辣”品牌借势知名企业香飘全国;南漳县城关镇大山村“花果大山”的美誉远近闻名。
放眼襄阳,这场实力产业的实践,正在将乡村振兴的梦想转为触手可及的现实。
美丽路网:织就发展振兴经纬
近日,《东津新区2025年美丽路网项目EPC总承包招标公告》正式发布,标志着东津新区2025年美丽路网项目即将开建。
该项目将对东津大道、鹿门大道及东鹿路三段道路进行综合整治与提升,通过绿化美化、交通设施完善、景观节点打造等举措,绘就"路景相融、城乡共美"的新画卷。
一条路,能唤醒沉睡的山水;一条路,能点燃乡村的希望。
在襄州区龙王镇樱花谷景区,12.6公里道路将景区、古村落与316国道串联成链。“以前路不好,花开再美也少人问津。如今路通了,一个周末就能迎来无数游客!”村民质朴的话语,道出了道路畅通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改变。
宜城市醉美莺河景区的8公里滨水公路,则让村落焕发新生。村民们将自家小院改造成民宿,年收入突破10万元。依托“美丽路网+全域旅游”的创新模式,宜城市2024年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0亿元。
路延伸之处,生机正在勃发。襄阳以美丽路网为纽带,扎实开展新一轮农村公路提升行动,畅通城乡内外循环。我市高标准绘制美丽路网2025年布局图及三年总体规划图,将517公里精品路建设任务细化形成7大类210项重点项目清单。
截至10月中旬,全市累计完成115万公里路面清扫,治理路肩边坡1万余公里,疏通公路边沟2万余公里;210项精品路任务清单计划已落实投资3.47亿元,各项任务压茬推进,23项加紧筹备,93项即将实施,77项全面开工,17项圆满收官。
在点面结合的扎实推动下,襄阳美丽路网建设正从蓝图变为现实,涌现出一批各具特色的实践典范。
枣阳市通过熊白线扩建助力特色种植产业发展,沿线重点打造田台村驿站、茶庵知青点驿站文旅项目、桃花岭驿站等文旅景点,让美丽路网成为促农增收的“振兴路”;保康县修缮锅厂、竹林口等多处驿站以及13公里出行步道,对盘龙高速出口等多处挡墙进行美化工程,为旅客和居民提供优质的出行体验。
路,是发展的动脉,是幸福的桥梁,更是通向未来的轨迹。
在襄阳的青山绿水间,一条条美丽公路正编织着城乡融合的壮丽图景。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沿着四通八达的希望之路,正奔向更加灿烂的明天。
襄阳正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转化为生动实践,为湖北建设农业强省注入强劲动能,为城乡融合贡献“襄阳经验”。未来,襄阳将继续以“四项行动”为帆,驶向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征程,让乡村更美、农业更强、农民更富。
《襄阳日报》(2025年11月14日1版)
编辑:黄金丽
审核:罗安 终审:杨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