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市财政监督检查局党支部书记、局长李健:

全力以赴筹资金 服务项目促发展

2025-11-14 14:33:44 来源:襄阳日报人阅读

全媒体记者孙凤玲通讯员张桂杰

“虽然凌晨两点的咖啡喝起来苦,但是想到能为项目多争取一分资金、为襄阳多攒一分发展底气,心里就是甜的。”谈及工作常态,市财政监督检查局党支部书记、局长李健笑着说。

从项目谋划的“参谋官”到资金争取的“攻坚手”,再到破解难题的“创新者”,他在担任市财政局投融资管理科科长期间,用脚步丈量项目一线,助力襄阳内环提速改造二期工程全线贯通、襄荆高铁通车等,使得一批重点项目从蓝图变为现实。

2024年4月26日,环线提速改造工程全面建成通车,全市上下欢欣鼓舞。可是,项目开工前的“钱从哪儿来”问题曾让李健和同事们非常头疼。襄阳内环线的一头连着市民早出晚归的通勤需求,另一头系着城市民生服务的效率。为全力保障项目建设,李健和同事们多方汇总政策,全方位筹集资金,不断化解工程矛盾,最终确保项目如期完工。

李健深耕的领域主要聚焦项目与资金两大核心板块。“每一分钱都容不得半点马虎,每一个风险点都绝不能轻易遗漏!”这是李健恪守的工作准则。在同事眼中,他总有股较真劲:看问题用“放大镜”,查隐患用“显微镜”,抓防范用“望远镜”。对于几百页的数据分析报告、上万字的项目方案,他会逐字逐句审核,绝不放过任何疏漏。

面对较大规模的项目建设资金需求,李健带领工作专班锚定全市“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以攻坚姿态全力推进工作。“有一次,为了测算一个产业园项目的收益,我们熬了三个通宵,反复核查模型参数、校验数据逻辑,直到每一组数据精确无误才罢休。”专班成员回忆道。

李健说,项目谋划既要顺应政策导向,又要符合襄阳发展实际,“多一分细致,项目落地就多一分把握,群众受益就多一分保障。”

“债券额度争取就像‘抢时间’,政策窗口不等人,必须分秒必争。”李健深知,项目再好,没有资金支撑很难落地。在债券额度申报期间,他始终保持“24小时待命”状态,接到上级通知后,第一时间组织专班研究政策、匹配项目,常常带着材料直奔省厅,全力为襄阳争取最大支持。

为了提高资金争取效率,他创新建立“挂图作战”和“周通报”机制:墙上贴着项目进度表,每个项目的缺项手续、责任人员、完成时限一目了然;每周召开推进会,通报进展、解决堵点问题,确保“一张图落实到底”。“从下周开始,我每天要坐最早的一趟高铁往省厅跑,盯襄阳的项目资金申报进度,晚上再回襄阳处理工作。”李健说,要想提高襄阳的资金申报额度和成功率,必须多去,勤问紧盯。

这份拼劲换来了实实在在的成果:近四年,我市政府债券发行规模跻身全省第一梯队,华中农业大学襄阳校区、武汉理工大学襄阳示范区顺利投用,为襄阳引来更多人才;西武、郑渝、呼南等高铁先后开通,让襄阳交通更加便捷;26个新建产业园、32255套保障性住房、多所新建医院落地,民生福祉持续改善。“看到这些项目建成投用,我们觉得熬夜、奔波都值了。”李健说。

“项目推进中总会遇到新问题,墨守成规走不通,必须创新思路找出路。”面对项目申报、落地中的堵点,李健带领团队摸索出“三优先”“三联动”“三坚持”工作法,并在全省财政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不仅如此,他还牵头制定县市一体项目评审管理办法,吸引多个市州相关人员来襄阳学习经验,助力“襄阳模式”在全省开花结果。

“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李健说,他和专班人员吃住在办公室,大家分工协作、互相补位,形成了“不分职责、不分你我”的工作氛围,遇到难题一起解决,碰到挑战一起面对。

如今,在李健和专班人员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重点项目在襄阳大地上加速推进,一条条产业链不断延伸,一个个民生工程落地见效,而他依然在奔跑着、奋斗着。

《襄阳日报》(2025年11月14日2版)

编辑:黄金丽

审核:罗安 终审:杨潇

编辑:黄金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