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网评论员王建玲(樊城区机关事务服务中心)
金秋的襄阳高新区,推土机的轰鸣声奏响了产业发展的新乐章。楚能新能源220亿元锂电池项目的快速落地,不仅为这座古城注入了新能源产业的强劲动力,更以其“签约即开工”的高效节奏,生动诠释了“襄阳效率”如何催生“襄阳速度”。在这片创新的热土上,效率正如肥沃的土壤,速度则是破土而出的产业新苗,共同孕育着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参天大树。
项目落地的加速度,源自服务理念的深层次变革。当楚能新能源首次流露出扩能意向,襄阳的反应不是简单抛出政策优惠,而是连夜成立服务专班,以专业研判代替常规接待。在两天四轮的密集对接中,政企双方共同谋划产业未来,这种将自身定位从“管理者”转变为“合作伙伴”的服务理念,让企业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诚意。服务专班成员化身分析“处理器”和方案设计“工程师”,对协议条款字斟句酌的严谨态度,彰显的是专业精神,收获的是企业信任。然而,真正的考验在于,如何让这种高效服务从“特事特办”走向“常态长效”,让一时的速度优势转化为持续的发展优势。
高效服务的背后,是产业发展生态的系统性重构。楚能新能源选择襄阳,看重的不仅是地理区位或政策红利,更是这里正在形成的完整产业生态。襄阳基地生产的未来新能源电池主力产品,实现“充电1分钟续航100公里”的技术突破,这样的技术水准必须依托完善的产业链支撑。项目全部达产后年产值不低于160亿元的预期,正是产业集群效应的直观体现。当土地平整、水渠改造等33项具体任务被分解落实,当11个重点难题被逐一攻克,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项目的推进,更是一个产业生态的精心培育。这片创新的土壤,正在以惊人的效率滋养着产业发展的新苗。
城市与企业的同频共振,打开了互利共赢的新空间。楚能新能源董事长代德明对“襄阳效率”的全新认识,道出了众多企业的共同感受。政府服务专班用“倒排工期、清单管理”的模式推进项目,企业则致力于核心技术突破,解决行业痛点。这种良性互动,让城市发展与企业成长实现了同频共振。当政府成为发展的同行者,当企业融入城市发展的整体布局,这种新型政企关系必将释放出更大的发展动能。速度见证着当下的突破,而持续的创新生态才能支撑长远的发展。
当下的区域竞争,本质是营商环境的竞争,核心是服务效能的比拼。楚能项目从签约到开工的无缝衔接,展现的不仅是速度,更是一个城市的发展智慧和担当精神。它告诉我们,优质的服务是最好的招商名片,专业的支持是最强的竞争优势。当每一份信任都能收获惊喜,每一次合作都能创造共赢,这座城市就真正掌握了高质量发展的密码。
站在新的起点,我们既要为“襄阳速度”喝彩,更要思考如何让这股发展势头持续奔涌。当“襄阳效率”沉淀为这座城市的制度文明,当“襄阳速度”固化为这里的发展常态,这片古老的土地必将成为新质生产力蓬勃生长的沃土。在这里,效率与速度相互滋养,创新与发展彼此成就,共同书写着新时代襄阳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篇章。
编辑:罗安
审核:黄金丽 终审:刘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