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特别是南漳、保康是楚文化的发祥地,拥有非常丰富的楚文化资源,因此在旅游业的发展上要十分重视楚文化在地方旅游商品设计中的应用。
无文化不旅游。现在任何一个游客走进景区,消费的绝不仅仅只是一次旅游,他更希望得到消费以外的情感体验和精神体验,甚至能够接受到新鲜的文化知识,感受文化带来的精神愉悦。这就是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为何特别重视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深意所在。
“一个榜样胜过书上二十条教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善于抓典型,让典型引路和指导工作,历来是我党重要的工作方法。
评价一项工作优劣,审视自身发展的短长,基本方法是比较。和过去比,和同行比,比较才能准确判断。既要自己和自己比,在纵向对比中肯定成绩、增强信心,更要和先进地区比,在横向对比中找到差距、找到标杆,奋力赶超。
襄城地处首善之区,推进乡村振兴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如何蹄疾步稳、走出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襄城区坚持因地制宜、“一村一品”,形成了一批有区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动人图景正逐渐变成现实。
推进襄阳高质量发展,关键在落实,核心看成效。
“行百里者半九十”,古人推崇的善作善成之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被赋予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和要求。
良好的法治环境是促进企业发展的底线保障。
7月24日,市委书记李乐成在走访联系市人大代表时指出,在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上,当前不少党员干部中还存在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突出表现为把“说过了”当“办过了”,把“办过了”当“办结了”,把“办结了”当“办好了”。
在打造新时代襄阳产业文化的征途上,各种思想、认知、观念、意识上的制约,犹如一道道无形的屏障壁垒,亟待我们去打破。每一位推动襄阳高质量发展的参与者,都要善于自我革命,勇当破壁者。
省第二环境保护督察组在襄阳开展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虽然只有短短20天,但全市上下皆当以此次环保督察为契机,健全机制、久久为功,打好一场又一场生态环境的保卫战、转型升级的持久战。
突破性发展高端制造业,是做强实体经济、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善战者,求之于势。”善于造势而为、借势发力,就能够以小搏大、以弱胜强、以柔克刚,就能够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近年来,我市以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为契机,聚焦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突出问题,精准用力、持续发力,抓紧补短板、强弱项,全面打响了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
推动高质量发展,绝不能有四平八稳的状态和拖沓懒散的态度,必须改进作风、优化程序,保持高效率、快节奏的工作方式。
新闻推荐
今日辟谣
热点搜索